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619918
2025年08月01日
生病时翻完《小品方》,再次明白医道终归是救死扶伤,治病救人,方到病除,万法归宗。陈延之用一辈子钻研医术,由病识药,我学医十年,知道寒热虚实,阴阳表里,却还是想钻研想突破,同时不想放弃不想退缩,无法像古代名医那样药到病除,又无法像寻常百姓那样不懂医理,仍然觉得要精通这部医书至少还得二十年三十年吧,不然行医还有什么底气呢,这大概就是古人说的医者仁心吧。
小品方
知书房
小品方
陈延之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药性歌括四百味
知书房
药性歌括四百味
龚廷贤 著
《药性歌括四百味》是一本阐释性读物,是明代医家龚廷贤所著。每味药物下分原文、注释、语译、按语四个部分。全书以现代语言对每味药物的品种、来源、产地、药性、功能主治、临床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事项等内容进行了全面的阐释。内容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实用性强,适合于中医药工作者、医药院校广大师生及中医药爱好者阅读、参考。
医学源流论
知书房
医学源流论
徐大椿 著
二卷。清徐大椿撰。此书成于乾隆二十二年 (1757)。书中共分七门,为经络脏腑、脉、病、药、治法、书论、古今共九十九篇。内容涉及医学理、法、方、药等诸多方面,对 《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脉经》、《千金方》等医籍有所批评。明晰医学源流,论述精确。如认为病之名成千上万,而脉之象不过数十种,故必以望、闻、问三者参之。又如病同人异之辨,兼证兼病之别,亡阴亡阳之分,病有不愈不死,有虽愈必死,又有药误不即死,药性有古今变迁。《内经》司天运气之说不可拘泥,其说皆有可取之处。其中《人参论》等论尤深切简明。徐氏强调审证、求因、辨证用药,对临床颇有指导意义。是徐氏一生从事医学研究的经验之谈。但论中提出“言必本乎圣经,治必本乎古法”的论点,未免有其片面性,《四库全书总目》评曰:“有欲救俗医之弊而矫枉过直者,有求胜古人之心而大言失实者。”有乾隆二十二年 (1756)丰松斋初刻本、1913年上海中华图书馆 《徐氏医书十三种》本、《四库全书》本。
精选书评
知书客969049
奇书,却又令人困惑。该怎么看?从前往后看不明白,从后往前看更糊涂。白天累了翻几页,晚上睡不着也翻几页。医生能看懂多少?病人又能看懂多少?生病久了就想读,病好了反而不敢读。买再多药不如看这书,看再多书不如真明白。但真的能明白吗?这条路太难走了。药方一堆堆的,道理一条条的,可为何还是这么迷茫?
小品方
知书房
小品方
陈延之
知书客908339
陈延之的《小品方》被不少人推崇,但我看不太明白这本书的价值。这本书内容杂乱,很多方子看起来没有实际用处。他写的东西不够系统,东一句西一句,读起来很费劲。有些方子甚至让人怀疑是否有害。古代医书很多都有真才实学,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像是凑数的。可能因为时代局限,但比他好的医书多得是。这本书被捧得太高了,实际价值值得怀疑。
小品方
知书房
小品方
陈延之
知书客375174
翻开《小品方》的瞬间,仿佛遇见了千年前的老友。那些简洁的药方里,藏着古人最朴素的智慧。麻黄汤治伤寒,桂枝汤疗风热,看似简单的配伍却精准得令人惊叹。不得不承认,有时候越是质朴的东西,越是直指本质。现在的我们总追求复杂疗法,却忘了先人早已留下这般精妙的答案。
小品方
知书房
小品方
陈延之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