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房

用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沉浸在这部56万字的文学巨著中。每当合上书本,眼前依然浮现着普法战争时期法兰西大地上那幅令人窒息的画卷。左拉用他特有的笔触,将战争的残酷与人性的光辉交织在一起,让这部作品成为一面照见民族灵魂的镜子。 《崩溃》作为《卢贡-马卡尔家族》系列的第十九部作品,是左拉创作生涯中最为震撼人心的战争小说。它以1870年普法战争为背景,通过让·马卡尔这个普通士兵的视角,展现了法国军队从色当战役到巴黎围城期间的全景式溃败。但最打动我的不是那些宏大的战争场面,而是那些在绝境中依然闪耀的人性光芒。 记得读《悲惨世界》时,朋友笑我说得太像在复述剧情。可要谈论左拉的这部作品,若不提及那些触目惊心的细节,又怎能真正传达出它的力量?就像试图用"壮观"来形容尼亚加拉大瀑布,或是用"美丽"来描述大峡谷的落日,都显得如此苍白无力。读雨果的作品像是欣赏一幅工笔重彩的油画,而左拉的《崩溃》则更像是一把锋利的手术刀,精准地剖开战争表象下的每一道伤痕。 法国著名评论家阿纳托尔·法朗士曾这样评价:"在左拉的笔下,溃败比胜利更显伟大,因为只有在溃败中,人性才能真正显现。"这句话让我深有共鸣。书中那个在战火中依然坚持救治伤员的军医,那些在饥饿中分享最后一块面包的平民,他们身上展现出的勇气与善良,远比任何胜利都更令人动容。 作为一个读者,我特别欣赏左拉对细节的执着。他笔下的每一个场景都如此真实可感:战壕里凝结的血块,伤员痛苦的呻吟,冬日里结霜的胡须...这些细节堆积起来,构成了令人窒息的真实感。但更可贵的是,在这些残酷中,左拉依然让我们看到了希望——就像让·马卡尔最终选择回到农田,用耕种来治愈战争的创伤。这种在绝望中寻找生机的坚韧,正是最打动我的地方。 合上最后一页时,我突然明白为什么这本书叫《崩溃》。它记录的不仅是一个国家的军事溃败,更是一次精神的重生。就像暴雨过后的土地反而更加肥沃,经历过崩溃的民族往往能迸发出更强大的生命力。这或许就是左拉留给我们最珍贵的启示:真正的勇气,不是在胜利时的欢呼,而是在失败后依然能够挺直腰杆,重新开始。
崩溃
崩溃
崩溃
埃米尔·左拉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精选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