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372274
2025年08月01日
读曹操的《让县自明本志令》,总让人感到一种精心设计的虚伪。表面上是谦让退位,实则处处彰显权势,字里行间透着权谋家的算计。这种以退为进的把戏,在政治斗争中屡见不鲜,但曹操的表演尤为拙劣。他反复强调自己"本非岩穴知名之士",却又不厌其烦地列举自己的功绩,这种自相矛盾的说辞,暴露了他既想维持清高形象又难掩勃勃野心的本质。 从易经的角度看,曹操此举恰似"履虎尾"之象,表面谦卑实则险恶。他以让县之名行固权之实,正如卦象所示,表面柔和内藏锋芒。道德经云"将欲歙之,必固张之",曹操深谙此道,却用得如此露骨。他的文字游戏玩得太过刻意,以至于每个字都像是在做政治算术,而非真诚的内心剖白。 更令人不适的是文中流露的傲慢。曹操自称"奉天子以令不臣",实则把自己凌驾于汉室之上。这种扭曲的权力观,完全违背了"天道无亲"的自然法则。他用华丽辞藻包装专断,用谦卑姿态掩饰野心,这种表里不一的做派,就像是在读者面前上演一场拙劣的政治秀。 细究其文,曹操处处在为自己辩解开脱,却从未真正反思过权力的边界。他反复强调"非复汉臣",却又大谈特谈自己的功绩,这种分裂感令人作呕。一个真正有担当的政治家,应当如管仲所言"仓廪实而知礼节",而非像曹操这样沉迷于权力游戏。 最讽刺的是,这篇所谓"让县"的文章,最终反而暴露了曹操对权力永不满足的贪婪。他口口声声"志在天下太平",实则处处显露"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的霸道。这种政治表演,不过是给赤裸裸的权力欲望披上了一层华丽外衣。读罢全文,只觉一股浓重的权谋气息扑面而来,令人窒息。
让县自明本志令
知书房
让县自明本志令
曹操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子虚赋
知书房
子虚赋
司马相如 著
汉赋。 司马相如作。见于《史记》、《汉书》本传及《文选》卷7。《子虚赋》开篇写楚国使者子虚出使齐国,应邀参加齐国国君的畋猎之后,遇到齐国大臣乌有先生与天子命官亡是公。于是,子虚向他们夸耀楚国云梦和楚王出猎盛况,以为“齐殆不如”。乌有先生听了不服,一面指责他不应“奢言淫乐而显侈靡”。一面又言称齐地辽阔,“吞若云梦者八九于其胸中,曾不蒂芥”,争而胜之。这篇赋写得虚实相间,铺陈有序。写云梦,先以“云梦者,方九百里,其中有山焉”总起,然后分写“其山”、“其土”、“其石”,接着又交代“其东”、“其南”、“其西”、“其北”;在“其南”又细分为“其高躁”与“其埤湿”,在“其北”中也分列“其上”、“其下”层层深入,丝毫不乱。又注重对称,使读者读之兴趣盎然。《史记·司马相如列传》针对《子虚赋》说:“相如以‘子虚’,虚言也,为楚称;‘乌有先生’者,乌有此事也,为齐难;‘亡是公’者,无是人也,明天子之义。故空藉三人为辞,以推天子诸侯之苑囿。”这篇赋写于司马相 如游梁时,写就后,传颂一时,以至汉武帝读过竟感叹不已,以为是古人杰作,说:“朕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而司马相如也正因此而被汉武帝所知。这篇赋虽然对楚辞有所模仿,但又能“益以玮奇之意,饰以绮丽之辞,句之短长,亦不拘成法”(鲁迅《汉文学史纲要》)。故而《子虚赋》与其续篇《上林赋》同为汉赋的代表作。
徐霞客游记
知书房
徐霞客游记
徐霞客 著
《徐霞客游记》是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创作的一部散文游记,明末徐弘祖经34年旅行,写有天台山、雁荡山、黄山、庐山等名山游记17篇和《浙游日记》、《江右游日记》、《楚游日记》、《粤西游日记》、《黔游日记》、《滇游日记》等著作,除佚散者外,遗有60余万字游记资料。死后由他人整理成《徐霞客游记》。主要按日记述作者1613年至1639年间旅行观察所得,对地理、水文、地质、植物等现象,均做了详细记录。 《徐霞客游记》是系统考察中国地貌地质的开山之作,同时也描绘了中国大好河山的风景资源,此外优美的文字也使之成为文学佳作,在地理学和文学上都有着重要的价值。
大人赋
知书房
大人赋
司马相如 著
西汉赋。司马相如作。据《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相如见上好仙道,因曰:‘《上林》之事未足美也,尚有靡者,臣尝为《大人赋》,未就,请具而奏之。’相如以为列仙之传居山泽间,形容甚癯,此非帝王之仙意也,乃遂就《大人赋》。”文章写大人“悲世俗之迫隘”,于是远离尘嚣而游于旷杳,“驾应龙象舆”,“骖赤螭青虯”,以星辰为旌幡,以虹霓为幡饰,游于东南西北天地之间。众神悉听征召,五帝为先导,陵阳当侍从,神仙们前呼后拥,供其役使,历唐尧于崇山兮,过虞舜于九疑”,“经营炎火而浮弱水兮,杭绝浮渚而涉流沙”,最后到了昆仑山,见到了西王母,她“皬然白首,载胜而穴处”,所幸还有三足乌“为之使”。文章至此感叹道:“必长生者若此而不死兮,虽济万世不足以喜”,露出讽谏规劝之意。作品最后申足此意,说明在空旷无人的虚无之境成仙,超脱尘世而独存,丝毫没有乐趣。这篇赋的用意在于谏正汉武帝的好神求仙,采用了较婉曲的手法,借渲染仙境的冷寂、仙人的凄凉生活表现作者的态度,达到讽谕的目的。文章辞采华美,以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描绘大人富于浪漫色彩的远游,表现大人凌驾一切的威武气概。据说此赋既奏,“天子大说,飘飘有凌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间意”(《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精选书评
知书客783281
曹操《让县自明本志令》看似谦逊,实则自夸。他反复强调无心称帝,却又处处暗示自己功高盖世。这种虚伪做派,很像一个强盗抢了东西还要说自己是好人。他提到让出封地,不过是收买人心的手段。全文充满算计,根本不是真心话。曹操的野心早就藏不住了,这道令文只是给造反找个借口。历史上篡位的人都爱玩这套把戏,曹操也不例外。
让县自明本志令
知书房
让县自明本志令
曹操
知书客924097
《让县自明本志令》为曹操晚年所作,意图表明心迹。文中自述平生志向,从举孝廉到统一北方,皆以安定天下为念。曹操否认称帝野心,提出让出封地以明心志。文章结构清晰,言辞恳切,但结合其实际行为,仍有政治考量。此令既有自我辩解之意,也含威慑群臣之效。作为历史文献,它反映了汉魏之际的权力格局与曹操的政治智慧,值得仔细研读。
让县自明本志令
知书房
让县自明本志令
曹操
知书客219494
曹公此文向来被奉为坦露心迹之作,细读之下却觉矫饰过甚。一面高唱"本志有限",一面又兵权在握不肯放手;既标榜"汉室之胄",又行挟天子之事。这般自相矛盾处,竟被后世文人解作真诚。权力场上的人,哪个不是言志于外而谋权于内?看他让县而不让权,便知所谓"本志"不过是粉饰之词。乱世枭雄的心思,从来都藏在冠冕堂皇的字句背后。
让县自明本志令
知书房
让县自明本志令
曹操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