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房

读曹操的《让县自明本志令》,总让人感到一种精心设计的虚伪。表面上是谦让退位,实则处处彰显权势,字里行间透着权谋家的算计。这种以退为进的把戏,在政治斗争中屡见不鲜,但曹操的表演尤为拙劣。他反复强调自己"本非岩穴知名之士",却又不厌其烦地列举自己的功绩,这种自相矛盾的说辞,暴露了他既想维持清高形象又难掩勃勃野心的本质。 从易经的角度看,曹操此举恰似"履虎尾"之象,表面谦卑实则险恶。他以让县之名行固权之实,正如卦象所示,表面柔和内藏锋芒。道德经云"将欲歙之,必固张之",曹操深谙此道,却用得如此露骨。他的文字游戏玩得太过刻意,以至于每个字都像是在做政治算术,而非真诚的内心剖白。 更令人不适的是文中流露的傲慢。曹操自称"奉天子以令不臣",实则把自己凌驾于汉室之上。这种扭曲的权力观,完全违背了"天道无亲"的自然法则。他用华丽辞藻包装专断,用谦卑姿态掩饰野心,这种表里不一的做派,就像是在读者面前上演一场拙劣的政治秀。 细究其文,曹操处处在为自己辩解开脱,却从未真正反思过权力的边界。他反复强调"非复汉臣",却又大谈特谈自己的功绩,这种分裂感令人作呕。一个真正有担当的政治家,应当如管仲所言"仓廪实而知礼节",而非像曹操这样沉迷于权力游戏。 最讽刺的是,这篇所谓"让县"的文章,最终反而暴露了曹操对权力永不满足的贪婪。他口口声声"志在天下太平",实则处处显露"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的霸道。这种政治表演,不过是给赤裸裸的权力欲望披上了一层华丽外衣。读罢全文,只觉一股浓重的权谋气息扑面而来,令人窒息。
让县自明本志令
让县自明本志令
让县自明本志令
曹操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子虚赋
子虚赋
子虚赋
司马相如  著
汉赋。 司马相如作。见于《史记》、《汉书》本传及《文选》卷7。《子虚赋》开篇写楚国使者子虚出使齐国,应邀参加齐国国君的畋猎之后,遇到齐国大臣乌有先生与天子命官亡是公。于是,子虚向他们夸耀楚国云梦和楚王出猎盛况,以为“齐殆不如”。乌有先生听了不服,一面指责他不应“奢言淫乐而显侈靡”。一面又言称齐地辽阔,“吞若云梦者八九于其胸中,曾不蒂芥”,争而胜之。这篇赋写得虚实相间,铺陈有序。写云梦,先以“云梦者,方九百里,其中有山焉”总起,然后分写“其山”、“其土”、“其石”,接着又交代“其东”、“其南”、“其西”、“其北”;在“其南”又细分为“其高躁”与“其埤湿”,在“其北”中也分列“其上”、“其下”层层深入,丝毫不乱。又注重对称,使读者读之兴趣盎然。《史记·司马相如列传》针对《子虚赋》说:“相如以‘子虚’,虚言也,为楚称;‘乌有先生’者,乌有此事也,为齐难;‘亡是公’者,无是人也,明天子之义。故空藉三人为辞,以推天子诸侯之苑囿。”这篇赋写于司马相 如游梁时,写就后,传颂一时,以至汉武帝读过竟感叹不已,以为是古人杰作,说:“朕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而司马相如也正因此而被汉武帝所知。这篇赋虽然对楚辞有所模仿,但又能“益以玮奇之意,饰以绮丽之辞,句之短长,亦不拘成法”(鲁迅《汉文学史纲要》)。故而《子虚赋》与其续篇《上林赋》同为汉赋的代表作。

精选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