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869084
2025年08月01日
翻开《太公金匮》,很多人研究它的权谋智慧,我看重的却是吕尚那种朴实的处世态度。书里说的道理都很简单,比如"敬胜怠者吉",但往往被人忽略。现在的人总想找捷径,其实把最基本的事情做好就不错了。吕尚是周朝开国功臣,却能写这么平实的文字,比那些故作高深的书强多了。读这本书的时候,我经常停下来想,是不是把简单的事情想复杂了。
太公金匮
知书房
太公金匮
吕尚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投笔肤谈
知书房
投笔肤谈
何守法 著
中国明代军事理论著作。著者署为西湖逸士,似即为撰音点注的明代浙江人何守法,身世及生卒年不详。现存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弘锡堂刊本,军事科学出版社1984年译注本。本书分上下卷,共13篇,以示“仿《孙子》之遗旨”(西湖逸士《投笔肤谈引》)。本书大体按所述问题在战争指导中所处的地位,次第排列。每篇又分为题解、原文、注解、注音和批评5部分。 “题解”阐述该篇的主要内容,指明与其他篇的内在联系, “注解”用于解释“原文”,且附有大量战例加以佐证。计上卷《本谋》第一、《家计》第二、《达权》第三、《持衡》第四、《谍间》第五、《敌情》第六;下卷《军势》第七、《兵机》第八、《战形》第九、《方术》第十、《物略》第十一、《地纪》第十二、《天经》第十三。
兵法二十四篇
知书房
兵法二十四篇
诸葛亮 著
《兵法二十四篇》是重要的蜀汉军事著作之一。原有二十四篇,但现在其中的八务、七戒、六恐、五惧之法现已失传。据说为三国时期蜀汉名相诸葛亮晚年时所著,上面记载了诸葛亮几十年来行军打仗,治国安邦的经验。在五丈原之战中,诸葛亮在死前曾将此书和造用“连弩”之法等毕生所学传授给了姜维,使姜维成为了诸葛亮最有力的继承人。
尉缭子
知书房
尉缭子
尉缭 著
《尉缭子》是中国古代的一部重要的兵书。《尉缭子》一书,对于它的作者、成书年代以及性质归属历代都颇有争议。一说《尉缭子》的作者是魏惠王时的隐士,一说为秦始皇时的大梁人尉缭。一般署名是尉缭子。最早著录于《汉书·艺文志》,书中杂家类著录《尉缭》29篇,兵形势家类著录《尉缭》31篇。1972年在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了《尉缭子》残简,说明此书在西汉已流行,一般认为成书于战国时代。
精选书评
知书客998028
我在图书馆翻看《太公金匮》,感觉这本书被吹过头了。里面说的治国道理太简单,就是重复君主要节俭、要听劝这些老话。很多内容明显是后人编的,根本不是姜太公写的。这种书之所以流传下来,是因为统治者需要用它来装点门面。实际上没有人会照着做。读这种书浪费时间,不如看真实的历史记录。
太公金匮
知书房
太公金匮
吕尚
知书客556711
神书,兵家之绝唱!快意、淋漓、震撼!可纵向读,可横向读,可在朝堂读,可在战场读。得意时该读,失意时更该读。将军能获益,小卒亦能获益。一败涂地时要读,所向披靡时也要读。求胜不如懂胜,用兵不如知兵。知兵者,王霸之道也!细品此书,顿觉胸中万甲兵。太公之谋略,千年而下犹能令人击节称叹。每读必有新得,每得必能致用。
太公金匮
知书房
太公金匮
吕尚
知书客983541
《太公金匮》中有"不战而屈人之兵"之说,看似高明,细思极恐。太公之言,多在诡道,与儒家"仁义"相去甚远。读此书时,常觉其术近于阴谋,虽可速胜,却失正道。不过乱世用重典,或许也是不得已。后世尊太公为兵家鼻祖,却鲜有人道其手段之狠。凡用此法者,皆自谓不得已,而终陷于不义。权谋之术,终是双刃之剑,伤人亦伤己。
太公金匮
知书房
太公金匮
吕尚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