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481260
2025年06月23日
《将苑》真乃兵家之瑰宝也!智谋如海,韬略如山,读来令人拍案叫绝!顺读可明其妙,逆读更见其深。为将者可参,为帅者可悟,一介布衣读之亦能通晓世间智谋。困顿时读之如饮醍醐,得意时览之更添戒慎。排兵布阵,料敌制胜,尽在其中。此书非徒战阵之术,实乃人生处世之大道。古来将相多读此,今人安得不读?良药也,明镜也,岂可不读!
将苑
知书房
将苑
诸葛亮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投笔肤谈
知书房
投笔肤谈
何守法 著
中国明代军事理论著作。著者署为西湖逸士,似即为撰音点注的明代浙江人何守法,身世及生卒年不详。现存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弘锡堂刊本,军事科学出版社1984年译注本。本书分上下卷,共13篇,以示“仿《孙子》之遗旨”(西湖逸士《投笔肤谈引》)。本书大体按所述问题在战争指导中所处的地位,次第排列。每篇又分为题解、原文、注解、注音和批评5部分。 “题解”阐述该篇的主要内容,指明与其他篇的内在联系, “注解”用于解释“原文”,且附有大量战例加以佐证。计上卷《本谋》第一、《家计》第二、《达权》第三、《持衡》第四、《谍间》第五、《敌情》第六;下卷《军势》第七、《兵机》第八、《战形》第九、《方术》第十、《物略》第十一、《地纪》第十二、《天经》第十三。
孙膑兵法
知书房
孙膑兵法
孙膑 著
《孙膑兵法》又称《齐孙子》是中国古代的著名兵书,也是《孙子兵法》后“孙子学派”的又一力作。作者为孙膑,传说他是孙武的后代,在战国时期生于齐国,曾和庞涓一块儿学习兵法。《孙膑兵法》最早见于《汉书·艺文志》,东汉以后就已经失传。因此著名历史学家钱穆曾推测孙膑就是孙武,认为《孙膑兵法》就是《孙子兵法》。1972年,在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同时出土竹简本的《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才改变了学界的认识。竹简本是汉初抄本,其中孙膑不以第一人称出现,所以学界普遍认为此书是由孙膑弟子纪录而成。现在分上下两编,共三十篇。
太公阴谋
知书房
太公阴谋
吕尚 著
《隋书·经籍志》子部兵家类著录:“《太公阴谋》一卷。”撰者自注云:“梁六卷。梁又有《太公阴谋》三卷,魏武帝解。”盖《太公阴谋》梁时尚有六卷,而撰修《隋志》时只剩一卷。云“梁又有《太公阴谋》三卷,魏武帝解”乃魏武帝《解〈太公阴谋〉》三卷。该书乃战国后期齐国稷下学者伪托姜太公(姜尚)所作的一部兵书。《汉志》的《诸子略》道家(刘歆《七略》入《兵书略》)著录:“《太公》二百三十七篇,《谋》八十一篇,《言》七十一篇,《兵》八十五篇。”《兵》即《太公六韬》,《言》即《太公金匮》,《谋》即《太公阴谋》。“兵事”之权谋当然秘密,自然其“谋”可称为“阴谋”(“阴”的古义有隐晦、秘密之义),如《战国策·秦策》二:“张仪反(返)秦,使人使齐,齐、秦之交阴合”;《史记·吕不韦列传》:“太后乃阴厚使主腐者吏,诈论之,拔其须眉为宦者,遂得侍太后。”上条论证《六韬》为战国后期齐国稷下学者伪托姜太公之作,从原则上说那些证据也是考证《太公阴谋》的证据。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卷十一于辨证《六韬》中云:“《汉志》著录之例,只以著书之人题其书,而不别著书名,《老子》不名《道德经》,《淮南》不名《鸿烈》,《蒯子》不名《雋永》,故《太公》之书不名《六韬》《阴谋》《金匮兵法》等也,至《隋志》乃著之耳。”其言甚是。唐元和(公元806—820年)前后马总摘编《意林》有《太公六韬》六卷、《太公金匮》二卷,而无《太公阴谋》,盖经安史之乱而亡佚。清人汪宗沂辑有《太公兵法逸文》一卷。其中有注明为《太公阴谋》之逸文者。
精选书评
知书客498375
奇书,兵家之圣典!勇哉、智哉、绝哉!可沙场研读,可帷幄揣摩;少年可习,老将也当温故。失意时读之,得志时更当细品。百战之师需此,寸功未立之人尤需此。拜将不如学将,学将不如悟将之道。一卷在手,如握千军万马;字字珠玑,尽是克敌制胜之法。读罢顿觉胸中风云激荡,方知古之名将非虚!今人若得此中三昧,纵使白身亦能笑谈兵机。
将苑
知书房
将苑
诸葛亮
知书客262278
《将苑》,号称兵家宝典。真的有用吗?我看未必。写得很玄乎,道理却没讲透。打仗哪有那么多大道理?胜败就是胜败。书上说将领要这样那样,可是真的打起来,谁还记得这些?古人写的就一定对吗?我看未必。打仗靠的是实力,不是空谈。这本书被捧得太高了,其实也就那样。打仗又不是念经,背再多也没用。
将苑
知书房
将苑
诸葛亮
知书客273869
《将苑》在书店角落泛着古旧的光,随手一翻竟读至闭馆。世人多赞孔明治军严明,我却独爱他对"败军之将"的宽厚——"不可尽以法绳"。这哪里是兵书?分明是给掌权者的人性刻度尺。当今多少企业把KPI当尚方宝剑,却忘了诸葛亮早说过"善将者,其刚不可折,其柔不可卷"。那些泛黄的竹简里,藏着比现代管理学更通透的智慧。
将苑
知书房
将苑
诸葛亮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