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847860
2025年09月03日
人生无常,此心安处。
东坡志林
知书房
东坡志林
苏轼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器经
知书房
器经
孤子 著
《器经》分大器、器具、器倾、守器四篇,通篇说器,实则以器说人,说世,说天地人和,是一篇器物专论。
尸子
知书房
尸子
尸佼 著
战国时尸佼作。《汉书·艺文志》杂家类著录“尸子二十篇”,谓尸佼为鲁人。《史记·荀卿列传》“楚有尸子”。裴骃集解引刘向《别录》说:“楚有尸子,疑谓其在蜀。今按《尸子》书,晋人也,名佼,秦相卫鞅客也。卫鞅商君谋事划计,立法理民,未尝不与佼规之也。商君被刑,佼恐并诛,乃亡逃入蜀;自为造此二十篇书,凡六万余言,卒,因葬蜀。”书已散佚。唐《群书治要》卷36,录有《劝学》等13篇。清汪继培辑有14篇与若干片断,较为完善,但已非原书。其中存有先秦佚说甚多。其学术思想,“非先王之法,不循孔子之术”(刘向《孙卿子叙录》)。提出“执一以静,令名自正,令事自定,赏罚随名”(《尸子·公事篇》)的主张。但有兼综、贯通各家学说的倾向,提出:“墨子贵兼,孔子贵公,皇子贵衷,田子贵均,列子贵虚,料子贵别囿。其学之相非也数世矣,而巳皆弇(同掩)于私也。……若使兼、公、虚、均、衷、平易、别囿一实也,则无相非也。”(《尸子·广泽篇》)
文章缘起
知书房
文章缘起
任昉 著
文体论。旧题南朝梁任昉作。又名《文章始》。一卷。原书已佚。今传本疑即《新唐书·艺文志》所载张绩补作之书。论述诗文骚赋各体起源,共八十五题,颇通博。惟辞甚简略,时有疏误。有明陈懋仁注本,清方熊补注本。《四库全书》曾据两淮马裕家藏本,将其编入诗文评类。本书曾收入《文学津梁》等丛书,流传较广。《梁书·任昉传》提到“昉所著文章数十万言”,但没提到著有《文章缘起》。《隋书·经籍志》著录任昉《文章始》1卷,但已称有录无书,是其书在隋朝已不存。《新唐书·艺文志》载有《文章始》,注明“张绩补”。
精选书评
知书客862842
奇书,散文之典范。睿智、深刻、通透。可整篇读,可片段读,可反复读。闲暇时可读,忙碌时也可读。学者可得益,常人也可得益。困惑迷茫时需读,清醒明达时也需读。记诵不如思考,思考不如践行。文以载道,道在文中!东坡随手所记,皆成文章。读之如饮醇酒,不觉自醉。看似闲笔,实则处处见功夫。言近旨远,小中见大。
东坡志林
知书房
东坡志林
苏轼
知书客335435
《东坡志林》虽负盛名,细读却令人失望。东坡才情自是横溢,然此书杂录琐事,信笔涂抹,未免失之芜杂。其记游谈鬼,论医说梦,皆率尔操觚,未经熔裁,徒见才人习气。尤可议者,好为戏谑之言,每以诙谐自喜,竟失儒者庄重。昔人谓其"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实则轻薄为文,终非载道之器。大抵文人积习,以聪明逞才,不复计文字之损益耳。
东坡志林
知书房
东坡志林
苏轼
知书客655479
《东坡志林》是苏轼晚年随笔,内容庞杂,记事零散,但见解独特。书中记录的多是日常琐事,苏轼写这些东西很真实,没有刻意修饰。他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很直接,不避讳,比如批评王安石变法,说得清楚明白。苏轼的文笔平实,没有太多华丽词藻,但读起来很有味道。这本书让人看到苏轼的另一面,不只是大文豪,更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普通人。
东坡志林
知书房
东坡志林
苏轼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