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488678
2025年09月03日
拿起《武林旧事》这本薄薄的小册子时,我原以为会是一场轻松的阅读之旅。毕竟比起那些艰深的先秦典籍,南宋文人的笔记应该亲切得多。可当我真正翻开这本记录临安城往事的书,却陷入了某种奇怪的困惑——这究竟是一本怀旧散文,还是一部城市档案?亦或是一份被文学化了的调查报告? 说起来,我接触古籍也有段时间了。从最初只敢看白话翻译的《世说新语》,到现在能硬啃《资治通鉴》,自认为对古文已经建立了一定免疫力。但周密这个老书生,偏偏用最平实的文字,写出了最令人费解的文本。那些看似简单的市井记录,背后总藏着让我琢磨不透的深意。就像书里记载的"买市"习俗,明明只是描写官府收购民间货物的场景,读着读着却品出一丝对逝去繁华的惆怅。 这本书成书于元朝初年,当时南宋灭亡不久。周密作为前朝遗老,用笔墨重建了临安城的市井百态。从宫廷典仪到瓦舍伎艺,从西湖游赏到节庆风俗,事无巨细地记录了一个已经消失的世界。说来讽刺,正是因为他写得太过详尽,反而让我产生了一种疏离感。那些精确到令人窒息的细节——比如某年某月某日皇帝在哪个宫殿赏了什么花——读起来不像在重温历史,倒像是在翻阅一份过于刻意的证明文件。 最让我困惑的是作者的态度。按理说,亡国之痛应该溢于言表,可周密偏偏保持着一种近乎冷漠的克制。他详细记述了临安城的繁华盛景,却很少直接抒发感慨。只有当写到"西湖游幸"时,那句"想见当时盛事"才稍稍泄露了心事。这种隐忍的笔法,让我想起现代那些经历过战争的老者,他们讲述往事时也常常这样平静得可怕。 书中对市井生活的描写尤其令人着迷,也尤其令人困惑。比如记载各种"社火"表演时,周密会详细到列出所有表演者的名字和绝技。这种写法让我想起现在的综艺节目字幕,但背后显然另有深意——他是在用这种方式为那些即将被遗忘的普通人立传吗?还是单纯在履行一个史官的职责?我捧着书反复揣摩,却始终找不到确切的答案。 说到文体,《武林旧事》的写法也颇为特别。它既不是《东京梦华录》那种纯粹的怀旧散文,也不是《梦粱录》式的系统方志。周密似乎在创造某种混合文体,把个人记忆、历史记载和民俗资料糅合在一起。这种写法让整本书呈现出一种奇特的张力:一方面极尽客观之能事,另一方面又暗含强烈的主观情感。就像书里描写临安城元宵节灯火时,那些精确到令人发指的数字背后,分明跳动着一颗无法平静的心。 更让我困惑的是书中对时间的处理。明明写的是"旧事",却常常用现在时态叙述,仿佛那些场景正在眼前发生。这种时空错位的手法,让整本书读起来既像回忆录,又像即时报道。我常常读着读着就恍惚起来,分不清自己是在看历史记载,还是在经历现实场景。这种阅读体验,与我之前读过的任何古籍都不同。 书中关于饮食的记载也很有意思。周密会详细记录某次宫廷宴会的全部菜单,包括每道菜的具体做法。这种写法初看觉得琐碎,细想却别有深意——他是不是在用食物来保存记忆?就像普鲁斯特的玛德琳蛋糕,一口滋味就能唤起整个逝去的世界。但问题在于,这些菜谱对我来说太过陌生,反而加深了那种隔阂感。我努力想象"蟹酿橙"的滋味,却只能对着文字干瞪眼。 最让我费解的是全书的结尾。在详细记述了临安城的方方面面后,周密突然笔锋一转,用短短几句话记录了南宋灭亡的过程。这种巨大的叙事落差,简直像把读者从繁华街市直接推下悬崖。我反复翻看最后几页,试图找出更多线索,却只找到更多疑问——他为什么要这样结束全书?是想用反差来强化悲剧感?还是已经悲痛到无法继续书写? 合上书页时,我的困惑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更深了。这部看似简单的笔记,就像一个精心设计的迷宫,每一条通道都通向更多的疑问。也许这正是周密想要的效果?用最克制的笔法,写出最复杂的感受。让读者在字里行间自己寻找答案,或者永远找不到答案。 现在想来,我对这本书的困惑,可能恰恰来自于它太过真实的记录。那些不加修饰的细节,那些刻意保持的距离,反而比任何抒情都更有力量。就像书里描写的一场普通酒宴,当你知道这是亡国前的最后欢宴时,每一个细节都变得沉重起来。这种重量,不是作者直接告诉你的,而是你在阅读过程中慢慢感受到的。 《武林旧事》就是这样一本奇怪的书:它用最平静的语气,讲述最动荡的时代;用最客观的笔调,隐藏最深沉的情感。读完后,那些精确的数字、陌生的名词、琐碎的细节,都变成了挥之不去的画面,在脑海中反复浮现。我不知道自己是否真正读懂了这本书,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已经在我心里留下了无法磨灭的印记——就像临安城在周密心中那样。
武林旧事
知书房
武林旧事
周密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水经注
知书房
水经注
郦道元 著
《水经注》是古代中国地理名著,共四十卷。作者是北魏晚期的郦道元。因注《水经》而得名,《水经》一书约一万余字,《唐六典·注》说其“引天下之水,百三十七”。《水经注》看似为《水经》之注,实则以《水经》为纲,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中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由于书中所引用的大量文献中很多散失了,所以《水经注》保存了许多资料,对研究中国古代的历史、地理有很多的参考价值。
始兴记
知书房
始兴记
王韶之 著
广东地方志。南朝宋王韶之撰。一卷。韶之字休泰,山东临沂人。曾官吴兴太守,祠部尚书。作者未至始兴,或从徐豁讨问故事,笔为是书。久佚。清曾创于道光间由《初学记》、 《水经注》、 《艺文类聚》、 《太平寰宇记》和《太平御览》等书辑为是编,共二十七条,约一千七百余字。所记为南朝宋始兴郡(今广东韶关)所辖曲江、桂阳、阳山、浈阳、含洭、始兴、中宿等七县山川故事。因原书早佚,体例卷帙无从考索,遂以类相从。是书为六朝旧帙,实为难得,对研究古代粤北山川、峡谷、石室、泉池和城镇变迁等颇有价值。有《岭南遗书》本,后附南海伍崇曜跋。
荆州记
知书房
荆州记
盛弘之 著
盛弘之《荆州记》是一部产生于六朝时期的地理专著。原书亡佚较早,今已不得见。部分文献遗存于历代类书,古注,杂记等。《荆州记》作为六朝时期较为杰出的地理文学作品之一,书中载述了大量与文人创作相关的事迹,丰富的山水描写片段,生动的神话传说以及民间故事等等。这些内容,无不是《荆州记》这部地理著述浓厚文学性和人文性的体现。原书已佚,辑本正文依巴东、南郡、江夏、襄阳、南阳、顺阳、宜都、武陵、长沙、衡阳、桂阳、豫章、始安、始兴等郡,各郡分县记述境内名胜古迹、洞穴矿泉、地方特产、历史典故、神话传说、高山大川等。尤以泉水、洞穴居多,也是荆州地质一大特征,至今仍可供开发旅游、发展工农业参考。所引民歌民谣,颇有文学价值。
精选书评
知书客969282
在《武林旧事》里翻来覆去地看,书很薄,却装了整个南宋的临安城。别人都夸它写风俗写得好,我倒觉得最难得的是周密那种平静的语气。亡国之人回忆故都,本该满是怨恨,他却只是老老实实地记下吃的玩的。这种克制比痛哭流涕更有力量。读着读着就明白,真正的怀念不是捶胸顿足,是连一碗馄饨的价钱都舍不得忘掉。
武林旧事
知书房
武林旧事
周密
知书客549256
奇书,江湖之绝唱。妙哉、趣哉、乐哉!白天可以看,晚上也可以看。开心时能看,难过时也能看。高手读了有收获,新手读了也有体会。闲来无事要看,忙里抽空也要看。读书不如懂书,懂书不如活书。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这本《武林旧事》,就是结网的线!
武林旧事
知书房
武林旧事
周密
知书客325992
《武林旧事》读了两遍,多数人看到临安繁华,我却注意到周密笔下的细节。他记录市井琐事,不回避衰败气象。一个士大夫写市民生活,没有居高临下的态度,这很难得。更难得的是他用冷静的笔调写家国变故,不刻意煽情。这种克制的写法反而让读者更真切地感受到时代变迁。书里写节日风俗很详细,但细看会发现热闹背后藏着隐忧。这种写法值得注意。
武林旧事
知书房
武林旧事
周密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