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房

2025年读的第十五本书,有时候会想,为什么成年后反而更容易在阅读时陷入困惑的漩涡。《帕尔马修道院》就是这样的作品,那些关于野心、爱情与政治纠葛的描写,让我时常放下书页陷入沉思。看着法布里斯在滑铁卢战场上的迷茫奔跑,在修道院铁窗下的孤独仰望,在权力与爱情间的痛苦摇摆,我总忍不住想问:人生到底该追求什么? 司汤达笔下的人物总是活得那么用力。法布里斯为爱情可以放弃一切,桑塞维利纳夫人为权力可以不择手段,莫斯卡伯爵为政治理想可以隐忍多年。可这种近乎偏执的追求,真的能带来幸福吗?当法布里斯终于获得爱情时,却发现已经失去了太多;当桑塞维利纳夫人登上权力巅峰时,内心却愈加空虚。这让我想起现实中的我们,何尝不是时常在这样的悖论中挣扎? 最让我困惑的是书中对政治的描写。那些尔虞我诈的宫廷斗争,那些看似正义却充满私心的政治宣言,与今天的政治场何其相似。司汤达仿佛在说,人性从来不曾改变。可这样的认知又未免太过悲观。我不禁想,难道理想主义就注定要在现实面前低头吗?就像法布里斯最后选择隐居修道院,这是超脱还是逃避? 合上书页时,窗外的天色已暗。这部写于两个世纪前的小说,提出的问题却如此现代。也许伟大的作品就是这样,它不会给你答案,只会让你带着更多问题继续生活。这大概就是经典的力量,它让你在困惑中思考,在思考中成长。
帕尔马修道院
帕尔马修道院
帕尔马修道院
司汤达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红与黑
红与黑
红与黑
司汤达  著
该小说讲述于连是一个木匠的儿子,长着少女似的清秀面孔,天资聪颖,记忆超群,有着非凡的意志力。他受父兄虐待,也深以微贱的出身为耻。凭借熟记拉丁文圣经的资本在维立叶尔市长德·瑞那尔夫人家里当上了家庭教师,并悄悄和德·瑞那尔夫人恋爱。他们的秘密恋情被市长知道后,于连不得不远走贝尚松神学院,一心希望能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在此出人头地。因为院长主教之间的勾心斗角,于连离开神学院去了巴黎的木尔侯爵府,他非同寻常的才能与骄傲征服了侯爵家的小姐玛特尔,于是与玛特尔小姐恋爱,于连的跻身上流社会的梦想似乎就要实现了。此时侯爵收到德·瑞那尔夫人被迫誊写的一封揭发信,于连的梦想破灭。他到了维立叶尔的教堂向德·瑞那尔夫人开了两枪。于连被捕入狱。德·瑞那尔夫人买通狱吏,使于连免受虐待。得知原委,于连疯狂地爱上了德·瑞那尔夫人。于连被判死刑,他拒绝玛特尔和德·瑞那尔夫人为他上诉。于连受刑后,玛特尔亲手埋葬了他的头颅。德·瑞那尔夫人三天后也离开了人世。 [1] 小说发表后,当时的社会流传“不读《红与黑》,就无法在政界混”的谚语,而该书则被许多国家列为禁书。《红与黑》在心理深度的挖掘上远远超出了同时代作家所能及的层次。它开创了后世“意识流小说”、“心理小说”的先河。《红与黑》发表100多年来,被译成多种文字广为流传,并被多次改编为戏剧、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