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房

不少读者都觉得《贞观政要》读起来很费劲,内容太零散,记录的都是君臣对话,看起来像流水账。其实问题出在阅读方法上。这本书原本是唐朝的宫廷实录,本来就是给当时的官员看的,用的都是当时官场的日常用语。现在读不懂,是因为我们不了解唐代的政治环境和语言习惯。 唐代的官话和现在差别很大,尤其是政治场合的专用词汇。比如"谏议大夫"这个官职,现在听起来很陌生,但在唐朝就是专门给皇帝提意见的官员。书里经常出现的"疏"、"表"这些文体,现在也很少用了。当时的人写奏章都有固定格式,开头要说"臣某言",结尾要写"谨奏"。这些现在看起来很奇怪,但在唐朝就是标准写法。 建议读这本书前先看看《旧唐书》的职官志部分,了解唐朝的官职制度和办事流程。就像读《尚书》要参考《尔雅》一样,读《贞观政要》也要先搞懂唐代的政治术语。比如书中常说的"三省六部制",现在的人可能不太清楚具体指哪些部门。其实"三省"是指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六部"是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这些基础知识不搞清楚,读起来自然吃力。 书中记录的都是真实发生的对话,唐太宗和魏征说话都很直接。比如魏征劝谏时经常说"陛下不以臣愚,使臣备位谏议",意思是"皇上不嫌我笨,让我当谏官"。这种表达方式现在听起来很别扭,但在唐朝就是标准的谏官用语。
贞观政要
贞观政要
贞观政要
吴兢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