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房

五代史阙文
五代史阙文

五代史阙文

王禹偁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史书。北宋王禹偁撰。一卷。书成于真宗初年。补叙薛居正《旧五代史》记事避嫌漏略共十七事。包括后梁三事,后唐七事,后晋一事,后汉二事,后周四事。皆辨正精严,足补史阙。欧阳修《新五代史》多用其说。有汲古阁本等。
更多
书评  · 80
发表书评
用户头像知书客582045
这书到底写啥呢,看不懂啊!
2025年09月03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374094
从历史意义来看,王禹偁的《五代史阙文》堪称一部为五代乱世补白的良心之作。在那个史料散佚、记载混乱的年代,他以一己之力拾掇起那些被正史遗忘的碎片,让朱温弑君、王彦章忠勇这些关键历史场景得以重现。我尤其感动于他在自序中说的"采撷遗逸,传诸好事",这种为历史负责的态度,在今天这个信息爆炸却真假难辨的时代,反而显得尤为珍贵。 就史料价值而言,这本书就像一面被打碎的铜镜,虽然每块碎片都不完整,但拼凑起来却能照见那个动荡年代的真实面貌。王彦章"豹死留皮,人死留名"的豪语,让我想起小时候祖父讲古代英雄故事时的神情;而记载朱温强迫臣僚"投浊流"的细节,读来至今令人脊背发凉。这些文字不是冷冰冰的史料,而是带着体温的历史记忆。我常想,要是没有王禹偁当年在灯下记录的这些文字,我们可能永远无法知道五代时期还有张全义这样劝课农桑的好官。 从文笔风格来说,王禹偁的文字有种特别的质感。他写史不像司马光那样严整,反倒像在汴京茶肆里说书,字里行间都是活生生的市井气息。记李存孝"十八骑拔洛阳"时,笔墨酣畅得像在观看一场皮影戏;写契丹灭晋的场景,又沉重得能听见笔尖划破纸背的叹息。这种亦史亦文的笔调,让我想起小时候在乡下听老人讲古,既有历史的骨架,又带着民间传说的血肉。 不过读这本书时,我的心情总是复杂的。一方面惊叹于那些被正史刻意忽略的细节——比如记载后唐庄宗临终时还不忘嘱咐要善待百姓,这种温情在官方史书里实在太少见了。另一方面又忍不住想,这些片段是否经过了文人的润色?就像王禹偁写王彦章临终前从容整理衣冠的场景,美得像是经过艺术加工的戏剧场面。但转念一想,或许正是这种带着温度的记录,才让冷硬的历史有了呼吸。 最让我触动的是书中那些小人物故事。记载那个在乱军中保护书籍的秀才,让我想起疫情期间在方舱医院读书的年轻人。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无论在什么年代,总有人固执地守护着文明的火种。这种跨越时空的共鸣,往往让我在深夜掩卷时眼眶发热。 说来也怪,读《五代史阙文》时总会不自觉地代入现代视角。看到记载军阀割据造成"百姓流离,十室九空"时,会联想到当代某些地区的战乱报道;读到文人记载民间疾苦的文字,又仿佛在浏览今天的朋友圈。这种奇妙的时空交错感,让这本千年前的史书意外地具有了现代性。 或许这就是经典作品的魅力吧。王禹偁当年在青灯下记录这些文字时,不会想到千年后有个普通读者会在电子阅读器上为这些故事动容。历史像个轮回的圆环,而《五代史阙文》恰好记录了这个圆环上最动人的那段弧光。每次重读,都能在那些泛黄的文字里,看见我们这个时代的倒影。
2025年09月03日
查看更多书评

@《五代史阙文》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