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说
中说
王通

中说

王通  

一名《文中子》。为隋末名儒王通子福郊、福畤仿《论语》体例,集通生前言论,以问答形式整理而成。今有宋阮逸注十卷本。分《王道》、《天地》、《事君》、《周公》、《问易》、《礼乐》、《述史》、《魏相》、《立命》、《关朗》十篇。其哲学思想确认天、地、人为“三才”,“天者统元气焉”,“地者统元形焉”,“人者统元识焉”,但又相信“天神”、“地祇”的存在。认为治乱、穷达、凶吉都有命,“君子畏之”,又认为吉凶祸福,惟人自召,在人自取。矛盾之处很多。政治思想的核心是“明王道”,抨击现实社会暴政,依据孟子仁政学说,提出要统治者“遗身”(即至公无私)、“推诚”,盼望重建王道政治。主张儒、佛、道三教归一,但以儒家为主。并希望恢复分封制和井田制。王通在《中说》中提出的思想是宋代理学的先声。后人因其中所记王通门人多隋唐间大臣,年龄与事实不符,或疑其为伪作,虽不尽然,但其中有夸饰之词,则为事实。中统 元世祖年号(1260—1264)。凡五年。

该书籍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

书评  · 53
发表书评
用户头像知书客669053
人生最难熬的时候翻开《中说》,又一次明白做人终究逃不过修齐治平这四个字。王通用了半辈子讲明王道,说透人心,我活到三十了,知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却还是想争名想逐利。与此同时又不想迷失不想堕落,不能像圣贤那样超然物外,又不能像草木那样无情无欲,仍然觉得要参透一个"道"字起码得到四五十岁以后吧,不然活着还有什么奔头呢,这大概就是书里说的凡夫俗子的愚钝吧。
2025年07月31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757571
从历史意义来看,《中说》作为王通唯一传世的哲学著作,体现了隋末唐初儒家思想的转型特征。这部作品以"中说"为名,暗含承续孔子"中道"思想的深意,在儒学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王通身处乱世,目睹隋朝覆灭,其思想既保留了传统儒家的道德理想,又展现出对现实政治的深刻思考。书中提出的"三教可一"主张,显示出超越时代的包容性,为后世理学的兴起埋下了伏笔。 就思想体系而言,王通的哲学建构颇具特色。他将"中"提升为本体论范畴,主张"执中达权",既不同于汉儒的繁琐经学,也区别于后来宋明理学的体系化追求。书中对"心性"问题的探讨尤为精微,如"存心养性"之说,已隐约可见后来理学心性论的雏形。王通特别强调"时中"的重要性,认为君子应当"因时制宜",这种灵活变通的思想在动荡的隋唐之际显得尤为可贵。值得注意的是,他对"礼"的论述既坚持儒家传统,又主张"礼以时为大",显示出难得的现实关怀。 从文体风格来看,《中说》采用语录体形式,语言简练含蓄,充满哲理性。与《论语》的平实自然不同,王通的表述更为凝练深邃,往往三言两语即蕴含深意。如"天之道在生,圣之道在仁"这样的表述,既有诗性的节奏,又包含丰富的哲学内涵。全书结构看似松散,实则内在逻辑严密,各篇之间存在着微妙的呼应关系。这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表达方式,既继承了魏晋玄学的清谈遗风,又开创了后世理学语录体的先河。 作为读者,我在阅读过程中既感受到思想的震撼,也遭遇理解的障碍。书中某些观点如"性善情恶"说,在今天看来显得过于绝对化;而关于妇女"三从"的论述,更与现代价值观格格不入。但若将其置于特定历史语境中理解,就能体会王通试图在乱世中重建道德秩序的良苦用心。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对"学"的论述:"学不至于乐,不可谓之学",这种将求知与精神愉悦相结合的观点,至今仍给人以启迪。 阅读《中说》的过程犹如与一位睿智而严肃的古人对话。王通的思想不像庄子那样恣肆潇洒,也不似孟子那般雄辩激昂,而是带着一种沉稳内敛的力量。这种风格或许与他的个人经历有关——作为历经朝代更迭的学者,他的文字中总带着几分谨慎与克制。有时我会觉得他的某些论断过于简略,需要反复揣摩才能领会深意;但正是这种含蓄的表达,反而激发读者更多的思考。 当代读者面对这样一部古典哲学著作,难免会产生距离感。书中讨论的许多问题,如"王道""天命"等,似乎与现代社会相去甚远。但若细读就会发现,王通对人性、道德、教育等问题的思考,依然具有现实意义。他对"时中"的强调,对"权变"的重视,在今天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尤其值得借鉴。不过,我也必须承认,书中某些过于理想化的政治主张,在现实中往往难以落实,这或许正是理想主义思想家的共同困境。 与《中说》的相遇需要一定的思想准备和知识储备。初读时可能会觉得晦涩难懂,但若能静心体会,就能感受到字里行间蕴含的智慧光芒。这部作品不像《论语》那样亲切平易,也不似《道德经》那般玄妙深邃,它更像是一座需要耐心攀登的思想高峰。或许正如王通所说:"君子之学,贵乎慎始",对于这样的经典,我们需要以开放而审慎的态度来对待,既不盲目崇拜,也不轻率否定。在这个意义上,阅读《中说》不仅是对古代思想的理解,更是一场思维的锻炼与心灵的洗礼。
2025年07月31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218649
王通论道,言简理深。
2025年07月31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908023
"言不取苟合,行不取苟容。"
2025年07月31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631867
"天地生君子,君子理天地。"
2025年07月31日
查看更多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