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春秋
晏子春秋
晏婴

晏子春秋

晏婴  

是一部颇富政治思想性而又比较接近历史小说的政论著作。旧题春秋时齐人晏婴撰,实系后人依托并采缀晏子言行而作——作者当是一个熟悉晏子生平言行和民间士大夫传说的人物。成书约在战国末期,书名始见于《史记·晏婴传》。《汉书·艺文志》只称《晏子》(无“春秋”二字”,是否即今传本,可疑),列于儒家著作之内。全书八卷二百五十章,计分内外篇:内篇包括《谏上》、《谏下》、《问上》、《问下》、《杂上》、《杂下》六卷,多有崇尚节俭之说;外篇二卷,所记乃西汉刘向编校本书时所说的“又有复重文辞颇异”和“又有颇不含经术”之内容,其中《仲尼之齐欲封节》与《墨子·非儒》相同。全书所叙皆晏婴之遗事。本书以晏婴作为中心人物,写得生动形象,实乃先秦著作中罕见之作。书中对奴隶主的穷奢极欲,上层统治集团的腐朽、丑恶,作了比较深刻的揭露;对劳动人民的籍(赋税)重狱多,拘者满围(牢狱),怨者满朝等情况作了真实的反映。本书在认识论上,提倡尊重事物的客观规律;在社会观上,多尚同、兼爱、非乐、节用之说;在学派关系上,《内篇》多孔子称许晏婴之语,《外篇》多晏婴抨击孔子之语。注本有今人吴则虞的《晏子春秋集释》上下册。其书汇集了二十四个刻本和二十几家的校注,并把《晏子春秋》的资料,分为佚文、集语、事迹。有关晏子学说学派讨论、有关《晏子春秋》考辨、重言重意篇目表六类,辑附于后,颇便检阅。

该书籍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

书评  · 80
发表书评
用户头像知书客376994
读过晏子,方知治国高远。
2025年08月01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161293
说来有些迷茫,直到三十岁这年我才第一次完整读完《晏子春秋》。这本书很特别,里面记录的事情都很简单,但每个故事背后似乎都藏着什么。晏子说的话都很直接,但每次细想又觉得不简单。 小时候听老师讲过晏子使楚的故事,那时候只觉得这个人很聪明。现在自己读完全书,反而更困惑了。晏子每次劝谏齐景公,说的话都很平常,为什么就能让国君改变主意?他处理问题的方式看起来很简单,为什么效果却这么好? 书里记载的很多场景都让我想不明白。比如晏子住破房子,穿旧衣服,齐景公要给他换新的,他坚决不要。这到底是真心的,还是故意做给国君看的?又比如他经常当面指出国君的错误,但从来没有被处罚过。是他特别会说话,还是齐景公特别宽容? 最让我困惑的是晏子的为人。书上说他生活简朴,待人真诚,但又记载他经常用计谋解决问题。这两件事放在同一个人身上,总觉得不太协调。他到底是真君子,还是善于伪装? 书中很多故事都让我产生疑问。晏子劝齐景公不要杀养马人,是真的关心百姓,还是为了维护国君名声?他拒绝接受封地,是真正廉洁,还是知道这样做反而能获得更多信任?这些问题的答案,书上都没有明说。 读完之后,我对晏子这个人反而更不了解了。他的言行看似简单直白,细想又觉得隐藏着很多复杂的东西。也许这就是古人的智慧,故意把道理说得浅显,好让后人自己去琢磨。也可能是我自己想得太多了,其实事情本来就很单纯。
2025年08月01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296330
人生迷茫的时候多读读这本书。每次内心烦乱时我都会重新翻开《晏子春秋》。做人做事其实没有太多高深的道理,关键是把最基础的品德修好。晏子用他的故事告诉我们,位高权重时更要懂得谦逊,家财万贯时更要保持节俭。 晏子虽然贵为齐国丞相,但穿的是粗布衣服,吃的是普通饭菜。他的马车比很多官员的都简陋。别人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国家还不富裕,百姓还在受苦,自己没理由铺张浪费。这让我明白,真正的大人物不是靠外在排场来证明自己。 书里记载晏子经常站在百姓的角度想问题。有年齐国闹饥荒,他主动请求降低自己的俸禄。他说当官的要是只顾自己吃饱,百姓饿着肚子,那这个官就不配当。这种为他人着想的心,在现在这个时代尤其珍贵。 晏子对待不同身份的人都很真诚。他对国君直言进谏,对同僚坦诚相待,对百姓和蔼可亲。他从不因为对方地位高低就改变态度。这让我想到,做人最重要的是一视同仁,用真心换真心。 书中有个细节特别打动我。晏子的车夫因为给丞相驾车而得意洋洋,被妻子批评后变得谦虚起来。晏子知道后不仅没有生气,反而提拔了这个车夫。这个故事说明,知错能改的人值得被善待,而能够包容他人过失更是一种美德。 读《晏子春秋》最大的收获是明白了做官先要做人。无论处在什么位置,都要守住本心。对待上级要忠诚但不谄媚,对待下级要严格但不苛刻,对待百姓要体恤但不放纵。这些道理看似简单,真正做到却需要一辈子修炼。 晏子生活简朴却很快乐,因为他心里装着别人。他去世时家里没什么值钱东西,但留下了让后人敬仰的品德。这让我相信,人生的价值不在于拥有多少,而在于付出多少。
2025年08月01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852294
"德厚足以安世,行广足以容众。"《晏子春秋》以寥寥八字道尽为政精髓,晏婴以其睿智与胸襟,在春秋乱世中树起一座人格丰碑。
2025年08月01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781742
有时候觉得自己活得特别累,翻开《晏子春秋》才发现,原来两千多年前的人也一样在纠结。晏子这个人,明明那么有才华,却总是小心翼翼,让人看了心里发堵。 他当官的时候特别谨慎,生怕说错一句话。国君问话,他要想很久才回答。别人都觉得他太胆小,可他说这是对国君负责。现在我明白了,他其实是在保护自己。在这个世界上,说话太直容易得罪人,不说话又会被说成是没主见。晏子找到了中间的平衡点,既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又不会惹祸上身。 书里有一段特别打动我。晏子家里很穷,住的地方又小又旧。国君要给他换大房子,他死活不要。他说住小房子可以提醒自己不要忘记老百姓的苦。现在的人有了钱就想买更大的房子,开更好的车,很少有人像晏子这样想。有时候我也会想,是不是我们追求的东西太多了? 晏子对待朋友很真诚。有人对他好,他记得很清楚;有人害他,他也不记仇。他说做官要先学会做人。这话听起来简单,做起来太难了。现在的人为了往上爬,什么手段都使得出来。看了晏子的故事,我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太功利了。 最让我想不通的是,晏子明明知道很多事不对,却选择不说破。他就像个明白人装糊涂。我以前觉得这样很虚伪,现在倒觉得可能是种智慧。有些事看破不说破,对大家都好。 晏子活得很累,但也很清醒。他教会我一个道理:做人不能太较真,也不能太糊涂。要在明白和装傻之间找到平衡。这个度太难把握了,我到现在还在学。 看完这本书,我更迷茫了。到底该像晏子这样小心翼翼过日子,还是该活得痛快些?这个问题,可能要用一辈子来想。
2025年08月01日
查看更多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