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房

坦克雷德
坦克雷德

坦克雷德

本杰明·迪斯雷利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坦克雷德》是本杰明・迪斯雷利创作的一部小说,最初由亨利・科尔本分三卷出版。它与《康宁斯比》(1844 年)和《西比尔》(1845 年)共同构成了一个系列,这个系列有时被称为 “青年英格兰三部曲”。 这部小说与该系列早期作品共享多个角色,但和它们不同的是,它较少关注英格兰的政治与社会状况,而更多聚焦于一个宗教乃至神秘主义的主题:犹太教与基督教应如何调和,以及教会如何重生为一股进步力量。
更多
书评  · 18
发表书评
用户头像知书客767955
写得好,我喜欢看。
2025年09月04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486879
23-25📚……第三次翻开这本镀金封面的著作,指尖划过烫金标题时突然发笑。2023年9月12日,新闻里正播报着"英国首相宣布将派遣舰队前往地中海"。这场景何其熟悉,就像坦克雷德在黎凡特海岸看到的那些飘扬的米字旗。迪斯雷利笔下那个充满东方幻梦的年轻人,如今看来不过是帝国主义的传声筒。所谓"圣洁的东方使命",不过是给殖民掠夺披上件浪漫主义的外衣。 维多利亚时代的绅士们总爱把侵略说成教化。坦克雷德在沙漠里寻找的"纯正基督教精神",本质上不正是欧洲中心主义的变形吗?那些被浪漫化的阿拉伯酋长,在迪斯雷利笔下终究只是衬托英国贵族高尚品格的背景板。就像当下某些政客谈论中东时,永远带着种高高在上的怜悯。 特别讽刺的是书中对犹太银行家的描写。身为犹太后裔的迪斯雷利,却把同胞塑造成狡诈的金融家形象。这种自我东方化的笔法,简直像是给殖民者递上的一封投名状。当西多尼亚说出"金钱没有祖国"时,作者是否在为自己跻身英国上流社会辩护? 最令人不适的是那种贯穿全书的救世主情结。坦克雷德在阿拉伯半岛的游历,分明就是帝国扩张的文学预演。那些关于"年轻民族要引领古老东方"的论调,和后来丘吉尔"文明使命"的演说何其相似。今日伦敦博物馆里陈列的埃及文物,不正是这种思想的战利品吗? 合上书时,窗外正有无人机呼啸而过。突然意识到迪斯雷利编织的东方童话,至今仍在影响着某些人的世界观。当坦克雷德高呼"亚洲需要新十字军"时,我们听到的是不是英美干涉主义最早的文学注脚?那些被浪漫化的殖民叙事,终究是沾着血渍的羊皮纸。🚢 威斯敏斯特宫里的帝国余晖 特拉法加广场上折断的弯刀残影 🚢 大英博物馆的玻璃展柜里,凝固着多少个被篡改的文明史诗。
2025年09月03日
查看更多书评

@《坦克雷德》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