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灭论
知书房
神灭论
范缜 著
该书籍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
书评 · 76
发表书评
"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范缜《神灭论》
思辨之作,真知灼见,值得细读。
在咖啡馆第三次翻开这本《神灭论》,窗外的细雨打在玻璃上,像极了千年前那场震动朝野的辩论。世人多赞叹范缜的犀利辩才,我却更惊异于他面对显贵时的从容不迫。在那个神鬼之说盛行的年代,敢于直斥因果报应如风中飘絮,这份孤勇何其难得。如今重读"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八字,恍惚看见一个白衣书生在满朝朱紫中独自挺立的背影。真理往往就是这样,需要有人甘愿做那个打破水面的石子。
这是一个思想迸发的时代。当佛教的轮回之说如潮水般涌入南朝,范缜以《神灭论》为利剑,在玄学迷雾中劈开一道理性的光芒。这位出身寒门的学者,面对竟陵王萧子良的诘难时,那句"人生如树花同发"的譬喻,至今读来仍令人拍案叫绝——随风飘落的命运之花,哪有什么前世因果?这般犀利的比喻,比西方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早了整整十二个世纪。
在那个士族门阀垄断话语权的年代,范缜的勇气令人惊叹。他像手持火把的独行者,用"形神相即"的朴素真理,刺破了因果报应的虚妄。当萧子良召集名僧围攻时,这位布衣学者岿然不动;当王琰以"呜呼范子!曾不知其先祖神灵所在"相讥讽时,他反唇相讥"呜呼王子!知其先祖神灵所在而不能杀身以从之"——这种带着辛辣幽默的辩才,让那些锦衣玉食的士族子弟哑口无言。
细读《神灭论》,最震撼的是其严密的逻辑链条。"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的论断,犹如精密的手术刀,将灵魂不灭的谬论层层解剖。当他说"神之于质,犹利之于刀"时,我们仿佛看见这位思想家在烛光下打磨思想的锋刃。更难得的是,他敢于直面死亡这个终极命题:"死者如木而无知",这种直面虚无的勇气,比蒙田的死亡观早了千年。
站在思想史的长河回望,范缜的孤独身影愈发清晰。当整个南朝沉浸在"四百八十寺"的香烟中,他坚持用理性丈量世界。那些攻击他的僧侣权贵早已化作尘土,但《神灭论》中跃动的思想火花,依然照亮着现代人的精神困境。每次重读"浮屠害政,桑门蠹俗"的警句,都能感受到一个清醒者穿越时空的凝视——这种理性的光芒,不正是中华文明最珍贵的底色吗?
"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是则形称其质,神言其用,形之与神,不得相异。"
查看更多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