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房

撒旦的悲伤
撒旦的悲伤

撒旦的悲伤

玛丽·科雷利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浮士德式小说和当时的畅销书,聚焦于饥饿的作家杰弗里。该帖子发送了三封信,第一封来自一位朋友,他主动提出帮助介绍。第二个告诉他,他继承了钱。第三本书是由卢西奥写的,他是一位贵族,自称知道投资他新发现的财富的最佳方式。很快人们就发现卢西奥是魔鬼。
更多
书评  · 18
发表书评
用户头像知书客703335
花了4个小时,看了大概三分之一,实在看不下去了。这本书写得太绕了,里面全是关于宗教、神秘学和古代传说的内容。作者动不动就引用《圣经》段落,还有各种我听都没听过的欧洲古老传说。如果不了解这些背景知识,根本看不懂她在说什么。 作者对现代社会的看法特别极端。她认为工业革命后的世界完全堕落了,科技发展都是罪恶的。这种观点放在现在看特别偏激。书里有一段说"那些冒着黑烟的工厂就是撒旦的呼吸",还有"铁路是魔鬼用来加速人类堕落的速度"。这种说法让人很不舒服。 主角设定也很奇怪。一个自称见过撒旦的贵族,整天神神叨叨的,到处说教。但这个人自己生活奢侈,住着大房子,用着仆人,却批评别人追求物质享受。最不能接受的是书中对女性的描写,要么是纯洁无瑕的天使,要么就是邪恶的荡妇,完全没有中间状态。 不过书中有些关于内心挣扎的描写确实很精彩。比如主角在善恶之间摇摆时的心理活动,写得非常真实。还有对人性阴暗面的剖析也很到位。但是这些闪光点被淹没在大段大段的宗教说教里了。每次看到有意思的地方,马上又变成长篇大论的布道。 最让我头疼的是写作风格。句子又长又拗口,经常一段就是好几页。人物对话像是在念经文,完全不像是正常人说话。我试过集中注意力,但看着看着就走神了。后来干脆跳着看,结果发现跳着看更看不懂。
2025年09月04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131319
读了《撒旦的悲伤》前几章就忍不住摔书。科雷利笔下那种维多利亚式的矫揉造作简直令人窒息,每个句子都像泡在廉价香水里的蕾丝花边,散发着令人作呕的甜腻感。她写魔鬼堕落都要用十四行诗的韵律,仿佛地狱是皇家歌剧院的后台。更可笑的是,这位号称要探讨人性深渊的女作家,笔下人物的心理活动比廉价言情剧还要肤浅——天使和魔鬼的对话活像两个在茶会上争风吃醋的贵族小姐。 最让人反胃的是她那种自以为是的道德说教。通篇都在用镀金的辞藻包装最陈腐的宗教观念,就像把发霉的面包装进丝绸手帕。当她把路西法写成失恋少女般哀怨时,我简直要为弥尔顿的《失乐园》鸣不平——同样是写堕落天使,弥尔顿笔下是雷霆万钧的史诗,科雷利写的却是沙龙里的八卦闲谈。这种把宇宙级悲剧降格成客厅闹剧的写法,倒确实折射出维多利亚时代中产阶级的精神贫血。 更讽刺的是,这位终生独身的女士,却最爱描写扭曲的情欲关系。她笔下的激情戏码就像用解剖刀搅拌果酱,既没有真实的情欲热度,又充满令人不适的病态凝视。当她说要"揭露灵魂的黑暗面"时,倒不如说是暴露了自己对人性认知的极度贫乏。如果这就是十九世纪最畅销的"深刻文学",那难怪王尔德要说:"所有糟糕的作家都是真诚的。"
2025年09月04日
查看更多书评

@《撒旦的悲伤》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