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房

书单 书籍库
超善恶
超善恶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

超善恶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  

该书是对尼采后期思想的部分追溯。它从根本上讲是对现代的批判,它批判现代观念、现代科学、现代艺术,乃至现代政治的总体,“权利意志”之说,也肇始于此。在后一种意义上说,该书是高等人的读物——这个概念比以往所认为的更具精神性、更激进。人们要经得起这一概念,则体内必须具备这种勇气,必须无畏才行。

该书籍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

书评  · 5
发表书评
用户头像知书客759954
尼采的《超善恶》像一把锋芒毕露的哲学匕首,刀身折射着刺目的思想寒光。读它时能感受到作者正处在思想巅峰期的蓬勃生命力,每个句子都像绷紧的肌肉,充满攻击性的张力。与后期著作相比,这本书少了几分《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诗意朦胧,却多了几分直面真理的锐利勇气。那些掷地有声的论断,至今仍在敲打着现代人的心灵枷锁。 翻开书页,扑面而来的是尼采标志性的格言式写作。这些思想碎片像散落的钻石,每一颗都折射出独特的光芒。他毫不留情地拆解传统道德的虚伪面具,用重锤般的语言击碎我们习以为常的价值标准。读着读着,会不自觉地挺直脊背——这不是一本让人舒服的书,却是一本能让人变得更强大的书。 作为一个现代读者,最初可能会被尼采激烈的言辞吓退。但慢慢就会发现,这些看似偏激的观点背后,是对生命最诚挚的礼赞。他教会我们质疑的勇气,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这个信息爆炸却思想贫乏的时代,《超善恶》依然保持着惊人的现实意义。它像一面镜子,照出我们精神上的懒惰与怯懦,又像一剂强心针,唤醒沉睡的意志力。每次重读,都能获得新的力量。
2025年07月07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262378
当我在读尼采的《超善恶》时看到了道德批判,如果只读到书里对传统价值的否定就太表面了。每个时代每种文化对善恶的理解是不同的,了解了基督教道德统治欧洲的历史才能知道我们今天的道德观多么狭隘。没有反思能力的群体只会重复着"善良就是软弱"的陈词滥调。今天我们还在用"好人"这个词评价别人,为什么会用这种标准,因为被动接受的道德和压抑本能的社会将人变得虚伪,我们只是道德体系中的符号,人应是价值判断的主体。质疑善恶。
2025年07月07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632340
尼采的《超善恶》像一把锋利的手术刀,直接切入道德观念的核心。这本书的结构很特别,它不是按照传统哲学著作的方式层层推进论点,而是用短小的段落组成。每个段落都像是一个独立的火花,但连起来看就形成了完整的火焰。 读这本书的时候,你能明显感觉到尼采思想的锐利。他毫不留情地质疑那些被普遍接受的道德观念。在他看来,善恶之分不是绝对的,而是人为制造的。这种观点在当时非常激进,现在读来仍然让人感到震撼。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很有特点。尼采不喜欢用复杂的学术术语,而是选择直接有力的表达方式。他的句子短促有力,有时甚至显得咄咄逼人。这种写作风格让哲学思想变得更容易理解,同时也更有冲击力。 阅读《超善恶》的过程就像在跟尼采对话。你会不断被他尖锐的问题逼到墙角,不得不重新思考那些习以为常的观念。虽然这本书写于一百多年前,但它提出的问题在今天依然有意义。
2025年07月07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849712
尼采在这本书里写了很多狂傲的话,但很多观点根本站不住脚。他否定传统道德,主张超越善恶,听起来很激进。但他只是把问题复杂化了。生活没有那么高深,普通人不需要这些晦涩的理论。他把简单的事情说得神乎其神,让人摸不着头脑。这本书看起来很深刻,实际上只是把读者绕晕。我们需要的不是虚无缥缈的哲学,而是实实在在的生活智慧。他的想法太极端,对普通人没有帮助。
2025年07月07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889517
"道德是弱者的发明。"
2025年07月07日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