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房

书单 书籍库
超善恶
超善恶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

超善恶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  

该书是对尼采后期思想的部分追溯。它从根本上讲是对现代的批判,它批判现代观念、现代科学、现代艺术,乃至现代政治的总体,“权利意志”之说,也肇始于此。在后一种意义上说,该书是高等人的读物——这个概念比以往所认为的更具精神性、更激进。人们要经得起这一概念,则体内必须具备这种勇气,必须无畏才行。

该书籍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

书评  · 29
发表书评
用户头像知书客968724
读尼采的《超善恶》时,我时常感到一种近乎战栗的自豪——为人类思想能抵达这样的高度而自豪。当他说"当你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着你"时,我突然明白为什么有些人读尼采会害怕。这根本不是一本供人轻松翻阅的书,而是一把思想的利刃,直接剖开我们习以为常的道德假象。我在想,若是我生活在那个循规蹈矩的维多利亚时代,能有尼采这般打破一切偶像的勇气吗?能在众人匍匐于基督教道德脚下时,独自站立着说出"上帝已死"吗? 这本书最震撼我的地方在于,它根本不是要教导我们什么新的道德准则,而是彻底质疑所有现成的价值判断。尼采像一位精神上的考古学家,用他的锤子哲学一层层剥开道德观念的外壳,露出底下权力意志的真实面目。读着读着,我不禁为这种思想上的无畏感到自豪——人类历史上能有几人敢如此彻底地质疑善恶本身?那些关于主人道德与奴隶道德的论述,至今仍在震撼着我的世界观。 昨日与友人争论现代社会中的道德相对主义时,我发现自己不自觉引用了尼采的观点。他说"真理是谬误的一种",这话放在今天看社交媒体上各种"后真相"的狂欢,竟显得如此先知先觉。我们总以为自己是独立思考的个体,却不知有多少判断早已被群体道德潜移默化。尼采教给我的不是答案,而是永远保持质疑的勇气——对一切看似不言自明的价值,都要追问一句"为什么"。 读罢掩卷,我感受到的不仅是思想的冲击,更是一种精神上的共鸣。在这个充斥着各种道德绑架的时代,尼采的声音就像穿越时空的惊雷。他让我明白,真正的思想自由不是选择接受哪种道德,而是有勇气重新评估所有道德。这书不是让人舒适的枕头,而是令人清醒的冷水浴——但正是这种清醒,才配得上思考的尊严。
2025年07月11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182692
考虑到尼采一贯的写作风格和当时欧洲的思想背景,这本书还是让人失望。主要是书中那些故作高深的哲学概念和没完没了的批判,比如对传统道德的全面否定和对"超人"概念的反复强调,都让人觉得疲劳。更糟糕的是尼采那种自以为是的语气,好像只有他看透了世界的本质,其他哲学家都是傻子。 书中对基督教道德的批判还算有点道理,但很快就变得极端和片面。他把所有传统价值都说得一文不值,却提不出什么实际的替代方案。那种对弱者的鄙视和对强权的崇拜,现在看来特别危险。二十世纪的历史已经证明,这种思想会被什么样的人利用。 最让人受不了的是尼采的行文方式。明明可以用简单的话说清楚,非要写得晦涩难懂。很多段落读起来像是在炫耀自己的学识,而不是为了让人理解。这种写作风格让本来可能有点价值的思想也变得难以接受。比起同时代的哲学家,比如马克思或者克尔凯郭尔,尼采的论述显得特别情绪化和缺乏系统性。 书中有个别人物分析还算有趣,比如对"末人"的描写。但这样的亮点太少,大部分内容都在重复相似的观点。尼采不断强调要超越善恶,但他自己的立场其实非常明显。这种自相矛盾让整个理论显得很虚伪。更不用说他对女性的那些刻板印象,在今天看来简直可笑。 读这本书的时候,经常觉得尼采是在自言自语。他很少考虑读者的感受,也不在乎自己的理论是否经得起推敲。这种傲慢的态度最终损害了书的价值。与其花时间读这种充满偏见的作品,不如去读些更严谨的哲学著作。至少那些书能让人真正学到东西,而不是只感到烦躁和困惑。
2025年07月11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171972
他让我们看见思想的极限,却又超越极限。每读一遍,都为自己的理解力骄傲。
2025年07月11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182041
"在每种哲学背后,都隐藏着另一种哲学:一种无声的否定。"
2025年07月11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121820
尼采在《超善恶》中挥舞思想的利剑,斩断道德枷锁,揭示价值判断的虚无本质。他像一位孤独的思想探险家,在传统伦理的荒原上开辟新径。当我们跟随他解构"善恶"概念时,会发现道德不过是权力意志的产物。这部著作要求读者具备思想的勇气,必须直面那些令人不安的真理。尼采的洞见如闪电般照亮人类心灵的暗角,虽显激进,却为现代哲学带来了颠覆性的视角。阅读时需保持警惕,以免被其中激烈的言辞所震慑。
2025年07月11日
查看更多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