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尔登湖
瓦尔登湖
亨利·戴维·梭罗

瓦尔登湖

亨利·戴维·梭罗  

亨利·戴维·梭罗所著《瓦尔登湖,论公民的不服从义务》是十九世纪中叶的哲学散文与社会批判著作。 作品基于作者在瓦尔登湖畔独居的实验经历,呈现了其对自然环境中简朴生活的哲思。梭罗着重探讨了自力更生、批判物质主义、个体良知的重要性,以及在面对不公正法律时实施公民抗命的必要性。 《瓦尔登湖》开篇记述了作者在瓦尔登湖畔自建木屋独居两年的经历,他过着简朴生活并从事体力劳动,回应了乡邻对其生活方式的好奇,并揭示了驱使人们陷入"平静绝望"的社会压力根源。通过生动的意象与哲学冥想,梭罗剖析了继承的财富与社会期望带来的重负,指出多数人生活在未经省察的状态。他呼吁重新审视实现充实人生的必要条件,主张真正的幸福源于生活简朴、独立思考以及与自然的紧密联结。

该书籍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

书评  · 41
发表书评
用户头像知书客816518
花了四个晚上,才勉强看完一半。这本书读起来很费劲,因为作者总在讲一些很抽象的道理,还会突然扯到植物和动物的观察记录。很多段落反反复复说同一个意思,看得人昏昏欲睡。 梭罗这个人挺矛盾的。他口口声声说要回归自然,但实际住在瓦尔登湖的时候,经常跑回镇上找朋友吃饭。他一边批评现代工业文明,一边又靠着家里开的铅笔厂分红过日子。最让人受不了的是他那副高高在上的态度,总觉得别人都活得太庸俗,只有他看透了人生真谛。 书里有些话说得确实有道理。比如他说人不需要那么多物质享受,简单的生活也能过得很好。这个观点现在看来很超前。但问题是他说教味太重,每句话都像在教训人。而且他总爱用特别拗口的表达方式,明明很简单的事非要绕来绕去地说。 最让我头疼的是那些没完没了的细节描写。他能用两三页纸写一只蚂蚁打架,或者记录湖面结冰的厚度变化。这些内容跟主题没什么关系,纯粹是凑字数。看到后来我实在坚持不下去了,每次翻开书不到十分钟就开始走神。
2025年07月10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685541
《瓦尔登湖》是梭罗献给都市人的一份精神解毒剂,当他在书中写下"我步入丛林,因为我希望生活得有意义,我希望活得深刻,并汲取生命中所有的精华"时,已然为现代人指明了一条回归本真的路径。这部融合自然观察、哲学沉思与生活实验的杰作,记录了梭罗在康科德森林中两年零两个月的隐居生活,他亲手搭建木屋,种植豆田,测量湖深,在极简的物质生活中开拓出丰盈的精神沃土。书中对瓦尔登湖四季变幻的诗意描摹,与对消费主义鞭辟入里的批判形成奇妙和弦,那些关于晨雾、野豆、潜鸟的段落宛如透明的水彩画,而关于社交、劳动、阅读的议论则像锐利的手术刀。当全球化的喧嚣愈演愈烈,这本书教会我们辨别生活的必需品与装饰品,在物质主义的浪潮中保持精神的独立性。每个被手机闹钟催醒的现代人,都该在某个清晨读读这本用露珠与星光写就的书,它会轻轻问你:究竟是我们占有了物品,还是物品奴役着我们?
2025年07月10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374131
"我步入丛林,因为我希望生活得有意义,我希望活的深刻,并汲取生命中所有的精华。"
2025年07月10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243467
面对《瓦尔登湖》,那些关于自然与简朴生活的赞美显得过于理想化。梭罗在书中描绘的隐居生活,真的像他说的那么容易实现吗? 这本书读起来很顺畅,但流畅的背后是一种刻意为之的简单。梭罗的文字看似平实,却透露出一种固执的自我满足。他记录自己在瓦尔登湖畔的生活,种豆子、观察动物、思考人生。但问题是,他的实验真的能代表普通人的生活吗? 《瓦尔登湖》既是个人生活的记录,也是一种社会批判。梭罗反对工业文明,反对物质追求,主张回归自然。但他在书里很少提到自己其实并不完全脱离社会。他仍然会去镇上,仍然接受朋友的帮助。这种矛盾让人怀疑他的理论是否真的站得住脚。 书的前半部分主要描写他在湖畔的生活细节,比如盖房子、计算开支、记录四季变化。这些内容看起来很有诗意,但仔细想想,有多少人能像他那样放下一切去森林里住两年?后半部分转向更抽象的话题,比如阅读、孤独、经济法则。梭罗试图用个人经验推导出普遍真理,但这种推导常常缺乏说服力。 他讨论的问题确实很基本,比如人需要多少钱才能生活,社会是否束缚了个人自由。但这些问题的答案真的像他说的那么简单吗?现实生活远比他的实验复杂得多。
2025年07月10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833876
《瓦尔登湖》告诉我们,简单生活也能活得很好。梭罗去森林住两年,自己盖房子,自己种菜。他证明一个人不需要太多钱,也能过得开心。这本书让我明白,我们总在追求物质,其实真正的快乐来自内心。梭罗选择远离城市,但他不是逃避。他是在寻找生活的真相。我们不用学他住森林,但可以学他的态度。少一点欲望,多一点思考,生活会不一样。重要的不是你拥有什么,而是你怎么看待自己拥有的东西。
2025年07月10日
查看更多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