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春秋
九州春秋
司马彪

九州春秋

司马彪  

西晋司马彪撰。九卷,惟《隋书·经籍志》作十卷。记述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及战争事迹。九州指司、冀、徐、兖、荆、扬、梁、益、幽。已佚。今有清黄奭辑本,收入《汉学堂丛书》。

该书籍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

书评  · 66
发表书评
用户头像知书客914852
司马彪的《九州春秋》虽然记载的是乱世故事,但对治理的思考仍然值得一看。在秩序崩坏的年代,这本书告诉我们,即使没有稳定的制度,好的统治者也能靠个人能力和团队的配合维持一方安定。书里写了很多军阀割据的事,但最有用的是那些成功案例:比如有的首领懂得用人才,有的知道节省民力,有的擅长调和内部矛盾。这些经验在今天也还有参考价值,至少说明人治在特定条件下也能发挥作用。 我看这本书时最感兴趣的是人物性格的描写。比如袁绍表面上礼贤下士,实际上优柔寡断,错过很多机会;曹操杀伐果断,但有时候显得太过冷酷;刘备看起来很仁厚,但也会耍心机。这些描写让历史人物变得很真实,不像史书里那么刻板。还有不少有趣的细节:比如吕布反复无常的性格表现得特别生动,你会觉得这个人就是靠不住;刘表坐拥荆州却无所作为,让人看了着急。这些内容比那些打仗的记载有意思多了,能看出作者观察得很细。
2025年08月01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944956
读完《九州春秋》后,竟有种说不出的怅惘。这部散佚严重的断代史残卷,像块浸透历史汁水的碎陶片,捧在手里沉甸甸的,却怎么也拼不出完整的器形。司马彪写汉末群雄割据,笔锋带着西晋人特有的冷峻与疏离,可字缝里又时不时渗出温热的人间烟火气。比起陈寿《三国志》的严整纲目,这部书更像在历史废墟里拾荒,捡到什么便记下什么——袁绍宴席上的烤羊冷了,吕布画戟上的红缨结了冰,这些鲜活的细节比任何宏大叙事都更让人心头颤动。 最可贵的是他记事的"野路子"。官方史书总要给人物贴金或抹黑,司马彪却像蹲在街角听闲话的老汉,把各路小道消息原原本本记下来。写董卓暴毙时的情形,连"肥脂流地"这样腥膻的细节都不放过,反倒比正史里"天诛逆贼"的套话更显真实。我常想,若没有裴松之注里引用的这些片段,我们对三国的记忆该多么干瘪。可惜现存不过十之一二,那些失落的篇章里,或许藏着更多历史褶皱中的尘世悲欢。 读时总忍不住拿它与《汉晋春秋》比较。习凿齿写史带着士大夫的架子,司马彪却有种市井说书人的脾性。他记孙策遇刺,偏要写刺客箭袋里掉出的半块麦饼;写曹操筑铜雀台,不忘记下民夫磨出血泡的手掌。这种贴着地皮爬行的叙事,让刀光剑影的乱世突然有了汗味和饭香。残章断简间,那个真实的、杂乱的、尘土飞扬的三国,就这样在字里行间复活了。
2025年08月01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503789
"九州裂而为九,其势如江河下注,不可复挽,然英雄之志,固在补天裂。"
2025年08月01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674534
"九州风烟起,天地一局棋。"——《九州春秋》以壮阔笔触勾勒乱世群雄逐鹿的史诗画卷,英雄血性与权谋智慧在命运棋局中激烈碰撞,成就这部兼具历史厚重与奇幻想象力的东方架空经典。
2025年08月01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263821
乱世风云,尽在九州之间。豪杰并起,英雄辈出。司马彪写这本书,把天下的兴衰都记下来了。从董卓乱政开始,到三国鼎立结束,每一件事都写得很清楚。好的政策,坏的决定,最后都导致不同的结果。曹操用人唯才,刘备宽厚待人,孙权力求自保,他们的做法都不一样。但他们都明白一个道理:得民心者得天下。小的事情会变成大的变化。一个错误的决定可能引发战争,一个好的政策能让百姓安定。这本书里写了很多这样的事情。读的时候能感受到那个时代的动荡,也能明白治国的不易。
2025年08月01日
查看更多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