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房

书单 书籍库
陈书
陈书
姚思廉

陈书

姚思廉  

《陈书》是一本纪传体史书,唐朝人姚思廉所著,凡三十六卷,记南朝陈朝史。记载自陈武帝陈霸先即位至陈后主陈叔宝亡国前后三十三年间的史实,成书于贞观十年(636年)。《陈书》的史料来源除陈朝的国史和姚氏父子所编旧稿外,还有陈《永定起居注》八卷,《天嘉起居注》二十三卷,《天康光大起居注》十卷,《太建起居注》五十六卷,《至德起居注》四卷等历史材料和他人撰写的史书。

该书籍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

书评  · 47
发表书评
用户头像知书客803288
读《陈书》如观南朝风云,一代兴衰皆在纸墨间。陈霸先以布衣之身,提三尺剑定乾坤,创业之艰令人动容。陈文帝宽厚仁德,保境安民,使江南得享一时太平。后主虽非明君,却留下"玉树后庭花"这样的绝唱,亡国之君亦有文采风流。这部史书最动人处,在于真实记录了乱世中的人性光辉——将领死守孤城的气节,文臣直谏不讳的胆识,百姓守望相助的温情。读至陈朝灭亡时,总忍不住设想:若后主能似高祖般英武,如文帝般勤政,南朝或许能续写辉煌。但历史不容假设,《陈书》的价值恰恰在于它如实展现了王朝兴替的必然与偶然,让后人既见庙堂筹谋,又睹市井悲欢。每翻一页,都似与千年前的智者对话,那些治国安邦的智慧,至今仍闪烁着启发的光芒。
2025年07月04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323441
一页页读完《陈书》后,有点不知从何说起。只觉得它写得特别实在。姚察和姚思廉父子写的这本书,在二十四史里不算出名,但我觉得它很值得一读。它记录的是南朝陈的历史,篇幅不长,但内容很扎实。 《陈书》最大的优点是简洁。它不像别的史书写得那么啰嗦,而是直接讲事实。它写人物的时候,往往几句话就能把一个人的特点说清楚。比如写陈霸先,就把他从平民到皇帝的过程写得明明白白,没有多余的修饰。 这本书还有一个好处是客观。它写陈朝的灭亡,没有故意掩饰什么。它写陈后主的荒唐,写大臣们的无能,都照实记录。这种写法让人觉得很可信。 我觉得《陈书》的文笔也不错。虽然它没有《史记》那么生动,但比很多正史都流畅。它用的词语都很普通,但组合在一起很顺眼。读起来不费劲。
2025年07月04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481779
说来也奇怪,我翻阅《陈书》时总有种莫名的违和感——这分明是本该精彩纷呈的南朝史册,却硬生生被写成了陈氏家族的表彰大会。作为二十四史之一,它本该如《三国志》般展现乱世群雄的壮阔画卷,却沦为了为陈霸先歌功颂德的宫廷流水账。 最令人窒息的莫过于那种扑面而来的粉饰太平。陈武帝平定侯景之乱的功绩被夸大成神话,而对这位开国君主纵容宗室贪腐、晚年猜忌功臣的劣迹却轻描淡写。史官仿佛拿着陈朝宫廷发的润笔费,把每次败仗都写成"主动战略转移",每次屠城都美化为"不得已而为之"。看着那些刻意雕琢的骈文颂词,我眼前总浮现出御史大夫们战战兢兢修改史稿的模样。 更可笑的是对人物的刻画。明明是个门阀士族把持朝政的时代,书中却充斥着"寒门英才"的样板戏。陈文帝被塑造成勤政爱民的圣主,可他那些强征民女入宫的诏令呢?吴明彻北伐的章节读来荡气回肠,可谁还记得这位大将纵兵劫掠建康时,秦淮河畔的血流了三天三夜?这种选择性失明的笔法,倒像是当代某些流量明星的洗白通稿。 最不能忍的是它对历史脉络的阉割。作为南朝最后的王朝,本应记录下门阀制度如何拖垮整个士族集团,却通篇都在吹嘘"江左风华"。当我在字里行间搜寻六朝文化嬗变的蛛丝马迹时,只找到大段祭祀典礼的冗长记载。这哪里是史书?分明是陈氏宗祠的族谱附赠本。 合上书页时,我忽然理解了为何后世总把"陈腐"二字连用。这种充满腐儒气的官方修史,就像陈叔宝的《玉树后庭花》,在金陵城破的烽火中显得格外荒唐。当韩擒虎的铁骑已渡长江,史官们还在工整记录着"祥云现于太极殿"——多么辛辣的历史反讽啊。
2025年07月04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731564
"吴明彻兵败被擒,周将谓曰:'将军今为囚虏,尚何为乎?'明彻厉色曰:'我今为囚虏,是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2025年07月04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986516
见过陈朝,明白兴亡是什么。
2025年07月04日
查看更多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