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天子传
穆天子传
佚名

穆天子传

佚名  

历史小说集,先秦无名氏撰。六卷。西晋武帝太康二年(281)汲冢墓出土,荀勗等校理为五卷,东晋郭璞作注,增《周穆王盛姬死事》一篇,编为六卷,是为今本。前五卷记周穆王西征,作《周王游行记》或《周王传》,为第一部分。后一卷记盛姬之死及殡葬事,称《盛姬录》,为第二部分。八骏和西王母的故事,是古代神话传说,见《山海经》。穆王西征传说,载于《左传》。此书以历史和神话传说为根据,夸张虚构,使其成为充满神话色彩的历史小说。穆王率七萃雄壮之师,由造父驾御,伯天为响导,驶八骏,长驱万里,北绝流沙,西达昆仑,于瑶池之颠会见西王母,互赠礼物。对穆王沿途所见殊方外域珍禽怪兽、奇花异草、名山绝景,都有详细记载。全书不过八千五百余字,所写内容却十分丰富动人。结构略具后世章回小说雏形。穆王雄姿英发,王母温文风雅,两位主人公形象鲜明。瑶池之会场面描绘得绚丽多采,气氛缠绵哀婉。笔调含蓄热烈。有《四部丛刊》影印明范氏天一阁本。

该书籍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

书评  · 58
发表书评
用户头像知书客508461
废话连篇,纯属瞎编。
2025年08月01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224539
《穆天子传》虽为残篇断简,然叙事精微,笔致清远,非徒记游猎之事,实开志怪小说之先河。郭璞注简明扼要,时见精义,然多依《山海经》为说,未免拘泥;洪颐煊校注详赡,尤重名物考订,然间有附会处,当与郝懿行《竹书纪年校正》对观。若论叙事之妙,西王母瑶池之会,绛衣玄鸟之舞,皆可作小说读,不必尽以史实求之。卷四"天子北征于犬戎"章,"犬戎"当依《竹书》作"畎夷",此字形近而讹,王贻樑已辨之。读此书宜持两种眼光:一以考古,参以甲骨金文;一以赏文,会其飘渺之致。昔人谓其"事虽夸诞而文极简古",诚为笃论,盖战国文士假托王迹以骋想象,犹庄子寓言非真诳语也。西征诸记尤见匠心,赤乌献女、黑水封膜等节,皆可作神话标本观。
2025年08月01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765183
《穆天子传》写穆王西游,表面是巡游,实际是扩张。那时的王,权力无边,却总想走得更远。穆王见西王母,看似浪漫,背后是政治交换。书里记了很多神话,但神话下面藏着真实。穆王好远行,但远行不是游玩,而是统治的需要。后人读这本书,容易沉迷故事,却忽略了权力的影子。周穆王比后世的皇帝更直接,他不掩饰欲望。这本书的价值不在故事,而在它暴露了早期王权的本质。
2025年08月01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326347
千年传奇!
2025年07月31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506538
翻开《穆天子传》这卷泛黄的竹简,恍惚间看见周穆王驾着八骏西行的车辙,在历史的迷雾中时隐时现。古人巡游是为观民风、察得失,如大禹治水跋涉九州,孔子周行列国传道。而今人旅行,不过是举着手机在景点打卡,在朋友圈里炫耀浮光掠影的九宫格。那些西王母瑶池宴饮的记载,到底是史官笔下的真实,还是方士口中的幻梦?连司马迁作《史记》时都坦言"其文不雅驯",徒留两千年未解的谜团。 细读其中"天子北征于犬戎"的片段,忽然惊觉这哪里是巡狩,分明是带着六师之众的武装游行。那些进献的豹皮良马,说是朝贡,实与勒索何异?今日重读"得四白狼四白鹿以归",竟与某些大国以"自由贸易"之名行掠夺之实的行径暗暗相合。最令人怅惘的是穆王与西王母的瑶池对歌,帝王自称"和治诸夏",却将西域视为可肆意索取的化外之地,这般傲慢,与当下某些文明的冲突何其相似。 书中记载的昆仑玉树、群玉之山,引得后世多少方士耗尽心血追寻,却不过是镜花水月。就像我们这代人,在古籍里寻找处世之道,在经典中探问生命意义,最终发现先贤留下的更多是疑问而非答案。那些精心记录的占梦卜筮,今日看来更像是对不可知命运的惶惑。当穆王在弇山刻"西王母之山"时,可曾想过这不过是给永恒流逝的时间,留下一个终究会风化的标记? 每翻动一页脆裂的竹简,都像在雨天辨认模糊的碑文。我们这辈人读古书,终究是雾里看花。既不能像乾嘉学者那般考据精详,又做不到先秦诸子的通透。只能在这卷残缺的游记里,窥见些永恒的人性光影——对长生的妄念,对远方的渴慕,对权力的沉醉,这些何尝不是今人仍在重复的执念?所谓"传",传的究竟是史实还是幻想,是智慧还是迷思,怕是连当初执笔的史官,也给不出确切的答案了。
2025年07月31日
查看更多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