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房

黄庭经
黄庭经

黄庭经

魏华存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黄庭经指《太上黄庭内景玉经》和《太上黄庭外景玉经》,约出于魏晋之际,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本文类,大旨在于服气以养精神。主张固守精神,则身形可以长存。《内景经》乃道教上清一脉修习要典,据传为上清仙真降授于南岳魏华存,后来成为宋元内丹家修炼内丹的重要典籍。有学者认为《外景经》则与早期天师道关系密切,较内景早出,而为内景经的源流,也有相反意见主张内景经较为早出。黄庭外、内二经,《外景经》一百九十六句,分为上中下三经或二十四章,《内景经》四百三十七句,分为三十六章,均是规整的七言韵语,各版本异文甚多,句之多少、有无及次序先后,各有不同。是书以韵语描述人体五官、五脏、六腑以及全身八景诸神二十四真形象与作用,旨在存神内观,固精练气,填满黄庭,久而行之,则五脏生华、色返孩童,最后臻至长生久视之境。
更多
书评  · 106
发表书评
用户头像知书客993955
不少修道之人初读《黄庭经》,总觉其文辞艰涩,意象玄奥,如坠五里雾中。其实这与我们读《尚书》遇到的困境颇为相似——并非经文本身故作高深,而是我们尚未掌握打开这道门的钥匙。魏华存夫人当年撰写此经时,用的正是魏晋时期修道者之间的"行话",那些"黄庭""泥丸""明堂"的术语,在当时修真之士看来,就如同我们今日说"丹田""周天"一般直白晓畅。 我初读《黄庭经》时,也曾被其中"上有黄庭下关元,后有幽阙前命门"的句子所困。后来才懂得,这好比现代医生谈论"扁桃体""甲状腺",在专业人士耳中自然明白,外行人却要查证医典方能知晓。葛洪在《抱朴子》中早有提示:"凡修道者,当先明五脏六腑之象。"这正是读《黄庭经》的要诀——须先通晓当时的内景术语,就像章太炎先生强调读《尚书》要先懂《尔雅》一般。 最令我感慨的是,这部表面艰深的经典,内里却充满生活气息。经中"口为玉池太和官,漱咽灵液灾不干"的养生之法,与今日我们说的"叩齿吞津"何其相似。那些看似玄虚的"七门""三田",实则是古人对人体精密观察后的朴素表达。每当我重读"仙人道士非有神,积精累气乃成真"之句,总觉魏夫人仿佛就坐在对面,用最平实的语言讲述着最深刻的道理。 今人若觉《黄庭经》难读,不妨先放下对字句的执著,去体会其中流动的生命智慧。就像我们读古诗,不必字字考证,重要的是感受那份跨越千年的心意相通。当我在静坐中忽然明白"三关之中精气深"所指为何时,那种豁然开朗的喜悦,正是古今修道者共有的心灵密码。
2025年09月04日
查看更多书评

@《黄庭经》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