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房

关尹子
关尹子

关尹子

尹喜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或作《关令子》,又称《文始真经》,《无上妙道文始真经》。三卷,旧题周尹喜撰。《汉书·艺文志》有《关尹子》九篇,而《隋书》及两《唐志》均无著录,可知其亡佚已久。南宋时此书复出;据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所记,乃“徐蒇子礼得之于永嘉孙定”,而“未知孙定从何传授”。书首有刘向《叙录》(陈振孙认为其文亦不似刘向手笔),称此书由盖公授曹参,曹参死,以之陪葬。汉武帝时,有方士献此书,作七篇,存于太常;而淮南王刘安“好道聚书,有此不出”,后刘安以谋反得罪,书归刘向之父刘德,刘向即据七篇本与九篇本“除错不可考,增阙断续者”,定为九篇。明学者宋濂《诸子辨》称此书当即孙定伪托,《四库全书总目》则认为“或唐末五代间方士解文章者所为”。书分《一宇》、《二柱》、《三极》、《四符》、《五鉴》、《六匕》、《七釜》、《八筹》、《九药》九篇,篇目下各缀数语解题。今本作三卷。其书杂采道、儒、释及神仙方技家言,颇有理致,兼富辞采,实属道家要籍。有《说郛三种》本、《墨海金壶》本、《四部备要》本、《珠丛别录》本、《道藏》本、《四库全书》本、《景印元明善本丛书十种》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更多
书评  · 61
发表书评
用户头像知书客638569
翻开《关尹子》这部道家典籍时,我总有种迷失在云雾中的困惑。这部托名周朝关令尹喜的著作,到底藏着多少真正的先秦智慧?那些玄之又玄的"一字含三义"的表述,究竟是上古真传,还是后人附会?这种真伪难辨的困惑,从开篇就萦绕不去。 书中那些关于"道"的论述确实令人着迷。"在己无居,形物自著","其动若水,其静若镜",这样的句子读来如饮甘露。但转念一想,这些与《老子》何其相似?究竟是尹喜与老聃论道时的相互启发,还是后世模仿者的刻意模仿?我常常在阅读时陷入这样的怀疑。特别是看到"圣人不以一己治天下"这类明显带有黄老色彩的语句时,更忍不住要问:这真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吗? 更令人困惑的是书中那些修炼法门。"以神存气,以气存形"的内丹之说,"一息得道"的顿悟之法,怎么看都像是汉魏以后才兴起的修炼术。当读到"能婴儿乎"这样的表述时,我甚至怀疑这是否抄录了《道德经》的只言片语。这种似曾相识又似是而非的感觉,让阅读过程充满了解谜般的焦虑。 不过,抛开真伪之辨,《关尹子》确实展现了一套完整的世界观。天地人三才之说,精气神三层修炼,形神俱妙的目标,构成了一个自洽的体系。书中对"道"的描述尤为精彩:"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却又"生天生地",这种辩证思维确实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但问题是,这些思想到底有多少属于先秦,多少属于后世?这种时代错位的困惑始终挥之不去。 最让我困惑的是书中的预言色彩。比如"千年之后,必有人体吾道"这样的句子,明显带有后世托古的痕迹。还有那些关于"圣人""至人"的具体描述,读起来更像是汉代人对理想统治者的想象,而非春秋时期的原始记录。这种时代特征的混乱,让整部书的可信度大打折扣。 有趣的是,书中对"名实"的讨论反而最显深刻。"名者实之宾","道不当名"这样的观点,确实击中了语言表达的局限性。但转念一想,这些思想在《庄子》中已有更精彩的论述,那么《关尹子》的价值究竟何在?是为我们保存了另一条道家支脉的思想,还是仅仅作为后世伪书的又一例证? 掩卷沉思时,最大的困惑莫过于:我们到底应该以什么态度来对待这样一部典籍?是当作先秦道家的重要文献来研究,还是视为后世托名的伪书来批判?或许,正如书中所说"大道至简",我们不必执着于真伪之辨,而应该关注其中蕴含的思想价值。毕竟,即便是后人托名之作,能写出如此深邃的文字,也足以令人肃然起敬了。这种矛盾的心态,或许正是阅读《关尹子》最真实的体验。
2025年09月04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247131
《关尹子》作为道家思想的重要典籍,展现了尹喜对"道"的独特理解。这部经典虽然篇幅不长,却蕴含着深邃的智慧,与老子的《道德经》形成鲜明对比又相互补充。读此书时,我常感叹于尹喜将玄妙哲理转化为生活智慧的功力,这种化繁为简的能力正是现代人最需要的。 尹喜的思想体系可以概括为三个维度:守道、修身和应物。守道是其核心,他认为"道"并非遥不可及,而是可以通过内心澄明来体悟的。这与老子强调的"道法自然"有所不同,尹喜更注重主体对道的主动把握。我在阅读时特别欣赏他提出的"守一"概念——不是被动等待,而是主动持守。这种积极进取的态度,让道家思想少了几分出世色彩,多了几分入世情怀。现代社会节奏快、压力大,尹喜这种既尊重自然规律又强调主观能动性的思想,恰能给我们提供平衡之道。 修身方面,尹喜主张"虚心实腹",这与现代心理学提倡的"正念"有异曲同工之妙。他反对刻意追求,而是强调在自然而然中完善自我。我特别喜欢他关于"水"的比喻:水至柔却能穿石,人至柔而德全。这种以柔克刚的智慧,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显得尤为珍贵。尹喜的修身观不是教人逃避现实,而是教人在纷扰中保持内心宁静,这种境界值得每个人追求。 在应物层面,《关尹子》展现出惊人的现代性。尹喜认为万物相通,主张以整体视角看待问题。读到这里,我不禁联想到系统论思想。他提出的"物我玄同"观念,打破了主客二元对立,这种思维模式对解决当今的生态危机、社会矛盾等问题都有启发意义。特别让我触动的是,尹喜并不主张消极避世,而是教导人们在顺应自然规律的同时积极作为,这种辩证思维正是中国传统智慧的精华所在。 与《道德经》相比,《关尹子》更注重实践层面的指导。老子偏重形而上思考,尹喜则更关注如何将道落实到具体生活中。这种差异让两本书相得益彰:一个提供思想高度,一个给出实践路径。我在阅读时常想,若将老子的深邃与尹喜的务实结合起来,或许就是最完整的人生智慧。现代社会需要的正是这种既能仰望星空又能脚踏实地的哲学。 《关尹子》的价值不仅在于其思想内容,更在于它展现的思维方式。尹喜教导我们看问题要超越表象,把握本质;处理事情要兼顾原则与变通;修身养性要在动中求静。这些智慧穿越两千多年时光,依然闪耀着夺目光彩。每当我感到迷茫时重读此书,总能获得新的启发。它就像一位智者,用平实的语言讲述着永恒的真理,提醒我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不要忘记生命的本真。 尹喜的思想对当代人的特殊意义在于,它既提供了精神归宿,又给出了具体方法。在这个价值多元的时代,我们太需要这种既能安顿心灵又能指导实践的智慧了。《关尹子》告诉我们,追求道不必远离尘嚣,修行不必遁入空门,真正的智慧就在日常生活中。这种既超越又入世的态度,或许正是解决现代人精神困境的一剂良方。
2025年09月04日
查看更多书评

@《关尹子》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