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房

书单 书籍库
黄庭经
黄庭经
魏华存

黄庭经

魏华存  

黄庭经指《太上黄庭内景玉经》和《太上黄庭外景玉经》,约出于魏晋之际,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本文类,大旨在于服气以养精神。主张固守精神,则身形可以长存。《内景经》乃道教上清一脉修习要典,据传为上清仙真降授于南岳魏华存,后来成为宋元内丹家修炼内丹的重要典籍。有学者认为《外景经》则与早期天师道关系密切,较内景早出,而为内景经的源流,也有相反意见主张内景经较为早出。黄庭外、内二经,《外景经》一百九十六句,分为上中下三经或二十四章,《内景经》四百三十七句,分为三十六章,均是规整的七言韵语,各版本异文甚多,句之多少、有无及次序先后,各有不同。是书以韵语描述人体五官、五脏、六腑以及全身八景诸神二十四真形象与作用,旨在存神内观,固精练气,填满黄庭,久而行之,则五脏生华、色返孩童,最后臻至长生久视之境。

该书籍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

书评  · 64
发表书评
用户头像知书客811057
将《黄庭经》放在道家修炼体系的脉络中观察,会发现魏华存真人的伟大之处在于她架起了一座连接形而上与形而下的桥梁。这部经典最令人惊叹的地方在于,它把玄之又玄的"存思"功夫,转化成了普通人可操作的身体修行指南。当我们用现代眼光重新审视那些关于三丹田、五脏神的描述时,竟能发现其中暗合能量流动的深层规律。 人体这个小宇宙的运作,本质上就是能量不断转化的过程。上丹田像永不熄灭的明灯,中丹田似生生不息的熔炉,下丹田则如同深藏不露的宝库。魏华存真人看透了这其中的玄机——真正的修炼不是向外索求,而是唤醒体内本就存在的能量枢纽。那些看似神秘的"神名",实际上是对不同能量节点的精准定位。每当我在静坐中感受到泥丸宫的清凉、绛宫的温暖、黄庭的沉稳时,都会惊叹于古人这种超越时代的身体智慧。 现代人总在追求外在的能量补充,却不知道《黄庭经》早给出了更好的解决方案。通过特定的呼吸节奏配合意念引导,我们完全可以在不依赖外部物质的情况下,完成能量的自我循环与升级。这种修炼方式最妙的地方在于,它既符合"道法自然"的根本法则,又能产生实实在在的身心变化。我常想,如果当代的养生专家们能真正读懂这部经典,市面上该少多少伪科学的产品。 魏华存真人的伟大,还在于她打破了修炼的神秘主义外壳。在《黄庭经》的体系里,每个人都是自己身体的"总工程师"。那些精确到具体时辰的修炼指南,那些细致入微的身体反应描述,都展现了一种可验证、可复制的修行智慧。这比后世那些故弄玄虚的丹经不知道高明多少倍。每当我按照经中所载方法练习,总能获得立竿见影的效果时,就不禁为这份穿越千年的实用智慧感到震撼。
2025年07月12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177360
魏华存的《黄庭经》堪称道教经典中的明珠,将内丹修炼之术阐述得精妙至极。尤为难得的是,她以女性视角诠释修行之道,文字间透着一股灵性,读来如饮甘露。这部经典虽为修炼指南,却处处闪现智慧的光芒,即便今日读来仍感其鲜活。魏华存笔下的"存神守一"之说,既有庄严肃穆之感,又不失温柔细腻,实为后世修道者不可多得的明灯。
2025年07月11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847117
这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却又令人失望的时代。道教经典《黄庭经》被捧上神坛,魏华存更被尊为"上清派第一代宗师",但剥开那些玄妙的外衣,我们看到的是怎样一部作品?所谓"存思身神"的修道之法,不过是把人体器官神格化的拙劣想象,将五脏六腑分别对应各路神仙,这种机械的对应关系暴露出作者想象力的贫乏。 魏华存号称得到神仙真传,却连最基本的医学常识都不具备。书中那些"心神丹元""肺神皓华"的称谓,看似高深莫测,实则是对人体功能的粗浅理解。更可笑的是,这部被奉为养生圭臬的经典,充斥着大量自相矛盾的修炼方法。一边强调"清静无为",一边又要求修行者时刻观想体内诸神,这种精神分裂式的修行,如何能让人真正达到静心境界? 最令人不齿的是书中那些故作神秘的修炼口诀。什么"三关之中精气深,九微之内幽且阴",什么"口为玉池太和宫,漱咽灵液灾不干",这些晦涩难懂的文字游戏,除了制造神秘感外毫无实际价值。与其说是修道指南,不如说是愚弄信众的障眼法。魏华存显然深谙此道,知道越是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越容易让人盲目崇拜。 对比同时代的葛洪《抱朴子》,更能看出《黄庭经》的浅薄。葛洪至少提出了具体的炼丹方法,虽然现在看来荒诞不经,但尚有实证精神。而魏华存只会用华丽的辞藻堆砌出一座空中楼阁,让信徒在虚无缥缈的幻想中自我陶醉。这种逃避现实的修行方式,不仅无益身心,反而助长了道教的迷信色彩。 更可悲的是,后世道教徒将这部作品奉若神明,甚至发展出所谓的"黄庭内景"修炼体系。当我们看到现代还有人沉迷于这种古老的幻想时,不禁要问:人类对神秘的向往,为何总是以放弃理性为代价?魏华存留给我们的,不是一个智慧的宝库,而是一个警示——当宗教沦为故弄玄虚的文字游戏时,它离骗局也就不远了。
2025年07月09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632857
古之修道者求长生,在明心见性,炼气存神,参透天地玄机。今之求道者亦言养生,然不过追逐保健品、健身卡、养生食谱,与古人境界相去远矣。古人修道,如葛洪隐居罗浮,陶弘景栖身茅山,皆能舍富贵而就清贫,去尘嚣而守寂寞。今人习道,多是为消遣娱乐,附庸风雅,稍遇挫折便半途而废,实难窥道门真谛。 近日重读《黄庭经》,恍若醍醐灌顶。这部千古奇书,看似玄奥莫测,实则字字珠玑。其言"仙人道士非有神,积精累气乃成真",道破修仙本质。世人常以为修道必得奇遇,殊不知日积月累才是正途。书中详述三丹田之说,将人身比作天地,每读至此,未尝不感叹古人智慧之精深。现代人追逐外在物质,却不知返观内照,实在可惜。 黄庭要诀,首重调息守一。我曾尝试其法,初时杂念纷飞,三月后方得片刻清净。方知修道如逆水行舟,非大毅力者不能成。书中"呼吸元气以求仙"之说,绝非虚言。而今健身房中挥汗如雨者众,能静坐调息者寡,此乃时代之病。 《黄庭经》更言"养性延命理自明",此语最得我心。现代人汲汲营营,身心俱疲,何曾静心体悟生命真谛?每见都市中人,为名利奔波,未老先衰,便觉此书价值更胜千金。修道非为成仙,实为明心见性。若能参透此理,纵不能飞升,亦可活得通透。 今人读古籍,多求速成,鲜有沉潜玩味者。然《黄庭经》这样的经典,非静心不可得。吾辈当效法古人,以恒心证道,以毅力修身。纵不能尽得其妙,但得一二真谛,亦足以安身立命。若只当古董把玩,不身体力行,纵使倒背如流,终是门外汉耳。
2025年07月05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816094
修行的人多看看。后面我内心迷茫的时候还会再翻的书。修道就是不断认识自己的过程。万物皆有道法自然。但修本心,不问结果,存神养气身有真炁,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多体悟天地运行的规律。别人如何看待我,是他们的境界。我如何修养自身,是我的功夫。清静无为是一个人最好的状态。保持虚极静笃,常存观想,常怀敬畏之心,修道之人,先要明心见性,养好自己的炁,首先自己要达到致虚极守静笃的境界,如果有一天我收徒弟,我会首先教他守一,存神,内观,我会引导他体悟道法自然的真谛,让他成为最通透最自在的人。希望他修得最圆满的成就。不论怎么样,当你有所成就的时候,要保持清静,要常作未得之想;即使修炼顺利的时候,也要多多想到魔障考验;即使炁足神全的时候,也要想到枯竭之时;即使境界有所提升,也要想想自己是否真的悟道;即使功法精进的时候,也要戒骄戒躁;即使已经读了很多经书,还是要参悟更高深的道理,要意识到自己的修行其实远远不够。
2025年07月05日
查看更多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