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
宋史
脱脱

宋史

脱脱  

《宋史》是二十四史之一,收录于《四库全书》史部正史类。于元末至正三年(1343年)由丞相脱脱和阿鲁图先后主持修撰,《宋史》与《辽史》、《金史》同时修撰。《宋史》全书有本纪47卷,志162卷,表32卷,列传255卷,共计496卷,约500万字,是二十四史中篇幅最庞大的一部官修史书。

该书籍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

书评  · 68
发表书评
用户头像知书客415111
"浩浩乎,文笵西汉,诗武盛唐,而前代诸史,莫之与京。"
2025年07月22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442259
读《宋史》的时候,常常会想到很多事情。历史书上写的东西,看起来离我们很远,其实很多道理到现在还是能用。宋朝那些事,说到底就是人在不同处境下的选择。有人选对了,有人选错了,结果都写在书里。 看这本书的时候,我发现一个规律。那些最后能有好结果的人,往往都懂得审时度势。他们知道什么时候该进,什么时候该退。比如范仲淹,他在朝廷里说话做事都很注意分寸。该坚持的时候坚持,该退让的时候退让。这种智慧不是天生的,都是在实践中慢慢学会的。 书里写的很多官员,一开始都很正直,后来慢慢就变了。这说明环境对人的影响很大。但是也有一些人,不管在什么位置都能守住本心。比如包拯,他做官几十年,始终保持着刚正不阿的作风。这告诉我们,人的品格是可以自己把握的。 宋朝的皇帝里,有的很英明,有的很昏庸。宋仁宗知道任用贤臣,国家就治理得好。宋徽宗只顾着自己享乐,最后把国家都弄丢了。这说明领导者的选择很重要。一个决定,可能影响千万人的生活。 书里还写了很多普通人的故事。有的商人诚信经营,最后生意越做越大。有的读书人刻苦用功,终于考取功名。这些例子都证明,踏实做事的人总会有回报。 看历史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借鉴前人的经验。我们现在遇到的问题,古人可能都遇到过。他们怎么解决的,结果怎么样,书里都写得很清楚。多看看这些,做事的时候就能少走弯路。 《宋史》里的人物,有的让人敬佩,有的让人叹息。但不管是谁的故事,都能给我们一些启发。重要的是要从中学到东西,运用到自己的生活里。历史不会重复,但道理是相通的。
2025年07月20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254892
看宋史,学做人。
2025年07月20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993915
这书真水,又臭又长。但不得不说,史料堆得是真全啊。
2025年07月19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717211
每个研究中国历史的学者都应当将脱脱主编的《宋史》作为案头必备。这部卷帙浩繁的纪传体史书虽由元朝史官编纂,却完整保存了两宋三百余年的历史脉络,其史料价值与编纂体例都堪称典范。在浩如烟海的史料中,《宋史》以其独特的叙事视角和详实的记载,为我们勾勒出一个政治变革与文化繁荣并存的特殊时代。 《宋史》最令人称道的是其"志"的部分。食货志详细记录了宋代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从中可以看到交子这种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如何改变商业格局;选举志系统梳理了科举制度的完善过程,展现出寒门士子如何通过科举改变命运。这些制度记载不仅具有史料价值,更为我们理解中国传统社会的运行机制提供了钥匙。读这些篇章时,常惊叹于宋代在制度建设上的超前性,许多经济政策即便放在今天也颇具启示意义。 列传部分的人物刻画尤为精彩。包拯的刚正不阿、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岳飞的"精忠报国",这些形象通过史笔的勾勒跃然纸上。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宋史》对人物的评价往往能跳出简单的善恶二分,比如对王安石变法的记载,既肯定其富国强兵的初衷,也客观记录新法推行中的种种弊端。这种平衡的史观在传统史书中实属难得。 作为元朝官修史书,《宋史》难免带有特定时代的局限性。对金战争中的某些史实记载可能存在偏颇,对理学发展的评价也深受当时意识形态影响。但恰是这些时代烙印,反而让《宋史》成为研究历史书写与政治权力关系的绝佳样本。阅读时需要保持清醒的认识,将文本放在特定历史语境中理解。 《宋史》的编纂体例对后世影响深远。其将"本纪"与"列传"分开的叙事方式,既保持了历史脉络的清晰,又突出了人物个性。这种"纪传体"的成熟运用,标志着中国传统史学编纂技艺的高峰。今日重读,仍能感受到编纂者在浩繁史料中取舍的智慧与匠心。 在数字化阅读盛行的今天,《宋史》这样的传统典籍反而显现出独特的价值。它提醒我们历史研究不能仅满足于碎片化信息,而需要系统性的文本细读。每次翻阅《宋史》,都能在字里行间发现新的历史细节,这种阅读体验是任何现代简史都无法替代的。对于专业研究者而言,《宋史》不仅是一部史料汇编,更是一座取之不尽的思想宝库。
2025年07月18日
查看更多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