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传
易传
佚名

易传

佚名  

《易传》是一部古代哲学伦理著作,是诠释《易经》的经典著作。属于战国时期解说和发挥《易经》的论文集。《易传》以“一阴一阳之谓道”立论,认为宇宙自然界存在相反属性事物,相反事物的推摩作用是事物变化的普遍规律,六十四卦即反映了这种规律。《易传》使《周易》完成了从占筮之学到哲学的过渡。关于《易传》中“刚柔”与“阴阳”概念的关系,有学者认为“刚柔”早于“阴阳”。

该书籍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

书评  · 72
发表书评
用户头像知书客643699
《易传》对"阴阳"概念的执着令人费解。翻开这本托名孔子的著作,几乎每页都在重复那套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的陈词滥调。在解释《易经》卦象时,作者不厌其烦地将自然现象与社会伦理强行对应:看见乾卦就想到"天行健",见到坤卦必称"地势坤",这种简单粗暴的比附,活像给卦象贴标签的流水线作业。 更令人难以接受的是书中对"变易"哲学的过度解读。当《易传》宣称"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时,仿佛在推销某种万金油式的处世哲学。这种论调表面上深邃,实则空洞无物——就像用"物极必反"来解释所有社会变革,既不能预见具体变化,也无法指导实际行动。与其说是智慧,不如说是古人面对不确定性的自我安慰。 最荒谬的莫过于将占卜行为合理化。当《易传》声称"圣人以神道设教"时,分明是在为原始迷信披上道德外衣。用现代眼光看,这种试图将巫术上升为哲学的做法,简直是对理性思维的亵渎。那些把《易传》奉为圭臬的人,恐怕从未思考过:如果真能"观乎天文以察时变",古代中国为何还会频繁陷入治乱循环? 清华大学哲学系某教授的新著试图为《易传》辩护,称其体现了"东方式思维智慧"。但在我看来,这种牵强附会的诠释,恰似给腐朽的骨架涂抹金粉——再精致的包装,也掩盖不了其内核的陈旧与空洞。
2025年07月26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884256
传世名作,真出自孔子之手?
2025年07月24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347798
瞎扯,读了也没用。
2025年07月23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375991
书挺好的,值得一看。
2025年07月23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713930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2025年07月21日
查看更多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