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传
易传
佚名

易传

佚名  

《易传》是一部古代哲学伦理著作,是诠释《易经》的经典著作。属于战国时期解说和发挥《易经》的论文集。《易传》以“一阴一阳之谓道”立论,认为宇宙自然界存在相反属性事物,相反事物的推摩作用是事物变化的普遍规律,六十四卦即反映了这种规律。《易传》使《周易》完成了从占筮之学到哲学的过渡。关于《易传》中“刚柔”与“阴阳”概念的关系,有学者认为“刚柔”早于“阴阳”。

该书籍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

书评  · 90
发表书评
用户头像知书客557483
此《易传》虽为佚名之作,然其解经精微,阐幽发覆,诚为治《易》者不可不读。其文辞平实而意蕴深远,每于卦爻变动处抉发天人之际,使人读之恍然有悟。尤为可贵者,能于古老卦象中独辟新解,既不违经旨,复开后来京房、虞翻诸家先河。至其言简意赅、笔力雄健处,更可见著者涵养之深、用思之密,实为《周易》注解中不可多得之上乘作品。
2025年08月01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756397
读《易传》时,常觉先贤智慧如春雨润物,既深远又亲切。这部经典教会我们,人生在世当如天地运行般刚健不息,又要似大地般厚德载物。所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不是要我们一味强求,而是要在顺应天道中找到自我提升的节奏。 处世之道贵在知变通。就像六十四卦的流转,没有永远的顺境,也没有不变的逆境。我常想,现代人焦虑不安,多半是因为忘记了"穷则变,变则通"的道理。遇到困境时,不妨学卦象的变化,静观其变而后动。这种智慧比任何成功学都来得实在。 最打动我的是其中"与时偕行"的思想。这不是随波逐流,而是像竹子一样,外柔内刚,既能随风摇曳又不失其节。记得刚工作时总想一蹴而就,后来才明白事业如同乾卦的"潜龙勿用",需要积累沉淀。现在遇到年轻人急躁时,总会拿这个道理相劝。 书中对人际关系的论述尤为精妙。"二人同心,其利断金"说得真好。在这个强调个人主义的时代,我们反而更需要这种同心协力的智慧。我见过太多团队因内耗而失败,也见证过同心同德的集体创造的奇迹。 读完《易传》,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了用变化的眼光看问题。就像卦象的阴阳转化,顺境中要居安思危,逆境里要看到希望。这种辩证思维,让我的生活多了几分从容,少了许多无谓的焦虑。经典之所以为经典,正是因为它总能给每个时代的读者新的启示。
2025年08月01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261118
翻开这本号称"十翼"的《易传》,扑面而来的是一股陈腐的经学酸腐气。所谓"圣人作易"的论调,不过是后世儒生牵强附会的产物。那些故作高深的"卦象""爻辞"解析,看似玄妙,实则充满自相矛盾的逻辑黑洞。最可笑的是,明明是一部占卜之书,非要披上"穷理尽性"的外衣,这种既要又要的嘴脸实在令人作呕。 但平心而论,《易传》的某些论述确实展现了古代哲人的思维闪光。比如"一阴一阳之谓道"的朴素辩证法,放在当时确实算得上思想突破。可惜这些灵光一现很快就被淹没在繁复的象数体系里,变成了一锅夹生饭。更让人难以忍受的是那些道德说教,把自然现象硬扯到人事吉凶上,活像后世的风水先生。 最讽刺的是书中那些神神叨叨的预言,什么"知几其神乎",仿佛掌握了这套把戏就能未卜先知。可翻开历史,哪次重大变故是被卜卦算出来的?这种自欺欺人的把戏,说到底不过是给不安的内心找个寄托罢了。所谓"易道广大",不过是给后人留下了一个可以随意解读的文本迷宫,让无数书呆子在里面打转。
2025年08月01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619931
"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2025年07月31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611184
翻开《易传》,很多人专注八卦变化的玄机,我却看到更深一层。它不仅是占卜之书,更是古人观察世界的逻辑体系。六十四卦排列有序,表面上讲吉凶,实际在教人如何应对复杂局面。最难得的是,它将变化视为常态,没有绝对的好坏。这种思维方式放在今天依然实用。面对无常世事,能保持这样的清醒和弹性,才是真正的智慧。
2025年07月31日
查看更多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