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范
帝范
李世民

帝范

李世民  

四卷。唐太宗李世民撰。书成于贞观二十二年 (649)。论为君持身治国之道。以为尧舜之道、周孔之教为治国之本。贞观末年太宗以此书赐其子李治(高宗),曰:“此十二条者,帝王之大纲也”,“修身治国备在其中”(《帝范·后序》)。《旧唐书·经籍志》、《唐书·艺文志》皆云四卷。晁公武《读书志》仅载六篇。陈振孙《书录解题》曰一卷。此本载《永乐大典》中,共十二篇,首尾完整。是书于南宋时已佚其半,至元乃复得旧本,故明初转有全文。曰:《君体》、《建亲》、《求贤》、《审官》、《纳谏》、《去谗》、《诫盈》、《崇俭》、《赏罚》、《务农》、《阅武》、《崇文》十二篇。贾行注和韦公肃注,并佚。注文疑出于元人之手。日本有传本。大抵本文以日本传本为佳,注文以四库馆臣辑本为上,亦互有补充。有 《武英殿聚珍版丛书》、《知不足斋丛书》本。《粤雅堂丛书》三编本据日本传本刊。

该书籍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

书评  · 59
发表书评
用户头像知书客907019
《帝范》乃李世民毕生权谋之结晶,字字皆是血泪教训。这位以玄武门之变登顶的帝王,却在晚年以"吾持此镜,可以防己过"自省,何等讽刺。书中"去谗佞、远小人"之语,恰与其诛兄逼父的往事形成鲜明映照。最震撼的莫过于"夫取法于上,仅得为中"这句,透露出一个铁血帝王对完美的执念。细读之,分明能感受到贞观盛世背后的沉重——原来明君之道,不过是不断与自己的阴暗面搏斗罢了。
2025年07月20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895969
盛世明君,字字珠玑。
2025年07月18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965390
有人从《帝范》中读到"以铜为镜"的治国智慧。有人体会到"居安思危"的警醒之言。我翻开这本书,却像站在玄武门前,亲眼见证一代明君的毕生积淀。十二篇训诫中,每句话都浸透着鲜血与教训。这些文字穿越千年依然鲜活,皇帝对太子的叮嘱,何尝不是对所有掌权者的告诫。盛世来之不易,守成更需智慧。合上书页,仿佛听见贞观年间的风雷在耳边回响。
2025年07月18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765585
有很长时间没读过这种讲治国之道的古书了,是因为看了几个历史博主的视频才找来《帝范》看。 以前总觉得皇帝就是高高在上发号施令,读完后才发现治理国家需要这么多具体的智慧。李世民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这不是在讲大道理,而是他亲身经历得出的结论。 现在很多管理者喜欢画大饼,说空话,但李世民在这本书里写得特别实在。他说选官要"取其才而不计其过",用人要"量才授职",这些话放在今天的管理中依然适用。我工作这些年见过太多任人唯亲的例子,才明白这些看似简单的道理有多重要。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说"劳于求贤,逸于任能"。很多领导天天忙得团团转,其实是因为不会用人。我自己带团队后就懂了,找到对的人,把事情交给他们,自己反而能腾出手来做更重要的事。 书里还讲到"赏罚分明"这个点。李世民说"赏当其劳,无功者自退;罚当其罪,为恶者戒惧"。现在有些公司奖惩制度混乱,干得好不好都差不多,时间长了谁都提不起劲干活。 读这本书最大的感受是,好的管理原则千年不变。不是说要把古书当教条,而是发现古人遇到的很多问题我们今天还在面对。李世民写这些不是要显摆自己多厉害,而是真心想让后人少走弯路。 作为普通人读这本书,反而比一些管理学的畅销书更有收获。可能是因为李世民真的做过皇帝,他写的都是实践出来的经验,不是纸上谈兵。看完后我在工作中试了几条建议,确实管用。
2025年07月17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558576
翻完这部所谓的帝王教科书,只觉得李世民虚伪得可笑。满纸的"以民为本""虚心纳谏",可他自己晚年不也刚愎自用,逼死魏征?更讽刺的是把这部训诫传给李治,结果培养出个懦弱无能的继承人。明君尚且言行不一,却要后世君王效仿,实在荒谬。与其说是帝王之术,不如说是精心粉饰的作秀。那些跪捧圣训的臣子们,怕是在心里都暗笑不已。明君尚且如此,何况昏君?
2025年07月16日
查看更多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