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房

华盛顿广场
华盛顿广场

华盛顿广场

亨利·詹姆斯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小说艺术大师亨利•詹姆斯的中篇小说经典 十九世纪中叶的纽约中上层社会,婚姻与金钱的激矛盾,表现了无知与腐蚀的对抗 小说清新隽永不失优雅,语言凝练不失幽默 《华盛顿广场》以曲折动人的爱情故事为题材,围绕着爱情与金钱展开了两种价值观念的斗争。女主人公凯瑟琳是个富家闺秀,因受到风度翩翩的财产猎取者汤森德的挑逗而陷入情网,无奈她的父亲老谋深算,坚决反对他们结婚。在爱情与父命的折磨中,凯瑟琳饱尝了父亲的冷酷无情,最后又遭到了未婚夫 无耻背叛,只落得在华盛顿广场一角的公寓内孤苦伶仃地度过凄凉的一生。 小说以十九世纪中叶纽约中上层社会的家庭生活为背景,围绕婚姻与金钱展开了两种道德观念的斗争,表现了无知与腐蚀的对抗这一詹姆斯作品的基本主题。
更多
书评  · 13
发表书评
用户头像知书客265260
说实话看完《华盛顿广场》后我整个人都是懵的。亨利·詹姆斯确实很厉害,可是这个故事让我特别难受。凯瑟琳这个角色从头到尾都让人觉得憋屈,她明明可以反抗,却总是选择逆来顺受。她父亲斯洛珀医生那种冷酷无情的样子,还有莫里斯这个虚伪的求婚者,整个故事里好像就没有一个正常人。 最让我困惑的是凯瑟琳的性格。她真的太软弱了。每次看到她被父亲打击,被莫里斯欺骗,我都希望她能爆发一次。但是她从来没有。她就像个任人摆布的布娃娃,连最后的反抗都轻飘飘的。这种性格塑造让我觉得特别不真实,现实中真的有人会这样吗? 莫里斯这个角色也很奇怪。他明明就是个投机分子,可是作者对他的描写总是若即若离。有时候觉得他要暴露真面目了,下一秒又变得模棱两可。这种写法确实很高级,可是作为读者我真的看不懂他到底想干什么。 斯洛珀医生倒是很清晰,他就是个彻头彻尾的控制狂。但是这种极端性格反而让人觉得假。现实中真的会有父亲这样对待女儿吗?他把女儿当成实验品一样观察,这种关系让人毛骨悚然。 整本书的氛围特别压抑。华盛顿广场明明是个热闹的地方,可是在书里感觉像个牢笼。凯瑟琳在这里一点点失去自我,最后变成了行尸走肉。这个结局让我特别难受,因为完全看不到希望。 说实话我搞不懂作者想表达什么。是批判父权社会吗?还是想说爱情都是虚假的?或者是展现人性的复杂?每个角度好像都能解释,但又都不完全对。这种模糊的感觉让我看完后特别迷茫。 最让我不理解的是凯瑟琳最后的决定。她明明看穿了莫里斯的真面目,却还是选择孤独终老。这种处理方式让我觉得特别刻意。现实生活中,人总是会向前看的,可是凯瑟琳好像永远被困在了过去。
2025年09月04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654243
如果爱情教会我们的是如何面对内心的渴望;那么婚姻教会我们的便是如何认清现实的残酷。 这部小说中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爱情故事;亦没有什么荡气回肠的浪漫宣言;既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反抗斗争;也没有什么惊世骇俗的道德突破;不但没有什么理想化的完美结局;甚至没有什么非黑即白的是非评判。那些维多利亚时期常见的戏剧性冲突和夸张情节也统统没有在此出现。对于许多追求情节刺激的读者而言,这本书甚至可以说是平淡无奇。可它却是美国文学史上最精妙的心理小说之一,被后世无数评论家奉为研究人性与社会的经典范本。只因为这本书有着这样一个故事:它是在平静表面下暗流汹涌为我们展现人性复杂面的精妙之作;它是用最克制的笔触描绘最深刻情感冲突的典范;它是以看似简单的父女关系折射整个时代价值观的文学杰作。 没有哪部小说对父权压制的描写,对女性觉醒的刻画能像《华盛顿广场》那样令人深思,叫人叹服。"没有哪位作家曾像亨利·詹姆斯一样,如此敏锐而不动声色地将家庭关系描写为一场无声的战争。"他在书中对于人物心理的把握可谓入木三分,细致入微。那些表面平静实则暗藏机锋的对话;那些看似随意实则精心安排的场景;那些欲言又止的沉默时刻;那些眼神交流中传递的复杂信息;那些被压抑却不断生长的情感;那些在礼貌外表下涌动的暗流……它们是如此地真实,如此地贴近生活,一切都仿佛就发生在我们身边。 这些看似平常实则暗藏玄机的生活场景,詹姆斯都以其独特的叙事视角和精湛的心理描写,完美地呈现在了读者面前。那种强烈的代入感,宛如读者自己亲身经历,既不像是旁观者在听故事,也不像是看一场精心编排的戏剧。阅读这部小说有一种奇妙的体验,仿佛你也成为了故事的一部分,在华盛顿广场那个充满约束的世界里挣扎求生。 我特别欣赏詹姆斯处理凯瑟琳·斯洛珀这个角色的方式。她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悲剧女主角,也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女权先锋,而是一个在夹缝中求生存的普通女性。她的觉醒是缓慢的、痛苦的,却也是真实的、动人的。当她在小说结尾拒绝父亲的财产时,那一幕简直令人拍案叫绝——这不是戏剧性的反抗,而是一个终于找到自我的女性做出的平静选择。詹姆斯的伟大之处在于,他不需要借助任何夸张的情节,就能让这个看似软弱的女孩在读者心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更令人叹服的是他对莫里斯·汤森德这个人物的塑造。这个看似迷人的追求者,在詹姆斯笔下逐渐显露出其真实面目。但作者从未直接告诉我们汤森德是个投机者,而是通过一系列细微的对话和行为,让读者自己得出结论。这种写作手法展现了一个成熟作家对读者智力的尊重。 《华盛顿广场》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它的克制。詹姆斯从不刻意煽情,却能在最平淡的叙述中引发最强烈的情感共鸣。当凯瑟琳最终选择独自生活时,我们没有看到痛哭流涕或愤怒控诉,只有一个女人平静地接受了自己的命运。这种内敛的表达方式反而让故事更具震撼力,因为它更接近生活的真相——大多数人生的重要转折都发生在看似平常的日子里。 作为一部写于1880年的小说,《华盛顿广场》对女性处境的描写至今仍能引起共鸣。凯瑟琳的困境——被父亲轻视,被追求者利用,被社会期待束缚——在某种程度上仍然是现代女性面临的挑战。詹姆斯以他敏锐的洞察力,捕捉到了这种超越时代的普遍性。 这部小说最珍贵的遗产是它教会我们如何在约束中保持尊严。凯瑟琳最终既没有屈服于父亲的权威,也没有沉溺于爱情的幻想,而是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在一个仍然强调女性顺从的时代,这样的结局本身就是一种胜利。詹姆斯用他精妙的笔触向我们证明:最伟大的反抗往往不是喧嚣的呐喊,而是沉默的坚持。
2025年09月04日
查看更多书评

@《华盛顿广场》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