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房

书单 书籍库
荡寇志
荡寇志
俞万春

荡寇志

俞万春  

清代长篇章回小说,又名《续水浒传》,共140回,又附“结子”1回。作者俞万春(1794~1849),字仲华,别号忽来道人,浙江山阳人。《荡寇志》始写于道光丙年(1826)成于道光丁未(1847)年。全书接续金圣叹《水浒传》70回本。叙写朝廷管营提辖陈希真之女陈丽卿被高衙内所逼,逃离京都。父女二人投奔亲戚刘广,又结识刘广姻家官军将领云天彪,由于奸臣逼迫,他们不得已在猿臂寨“落草”。但他们“尊王反寇”,专门勾结官兵,民困攻杀梁山泊起义军。后在云天彪引荐下,为朝廷录用。最后与官军张夜所部一道大破水泊梁山、擒获一百零八将,非死即诛。小说对梁山农民起义军极尽污蔑之能事,给他们加上“倡为盗首、潜蓄异谋、怙恶不悛、罪大恶极”等罪名。斥之为“洗涤百姓的杀人放火之徒’。而对陈希真、张叔夜等人则极尽美化之能事。男的仙风道骨、仪表堂堂;女的艳媚无双、清丽可人。他们本领超群、所向无敌。《荡寇志》充分表达了地主阶级的思想感情,迎合统治阶级的需要。它一出笼立刻被奉为经典之作,得到统治阶级的青睐和称颂,是一部否定和仇恨农民起义的代表作。作品虽情节较呆板,艺术效果也不真实,但写作严谨,文笔准确、流畅、人物刻画形象贴切。此书咸丰三年(1853)初刊,后多有翻刻。198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戴鸿森校点本《荡寇志》。

该书籍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

书评  · 45
发表书评
用户头像知书客667767
看完《荡寇志》只觉得作者俞万春真是把梁山好汉黑得体无完肤。那些在《水浒传》里快意恩仇的草莽英雄,到了他笔下全都成了该千刀万剐的匪类。最可笑的是非要给宋江安上个"天魁星"的名号,仿佛这样就能让官府剿匪显得名正言顺。作者处心积虑要把梁山好汉打成反贼,却忘了他们当初是被逼上梁山的。这种刻意美化朝廷、丑化起义军的写法,说白了就是给统治者唱赞歌。我读着读着就想起现在某些历史剧,也是这般颠倒黑白。俞万春写这本小说时,大清都快完蛋了,他还在这替官府摇旗呐喊,真是可悲又可笑。说到底,《荡寇志》就是一部充满说教味的政治宣传品,比起施耐庵笔下那个有血有肉的江湖,差了何止十万八千里。
2025年07月04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186335
读了《荡寇志》,心里像压了块石头,又像被泼了盆冷水。这书看得人心里发紧,却又忍不住想往下翻。俞万春写梁山好汉的下场,笔锋冷得像腊月里的刀,把那些快意恩仇的好汉一个个送上了绝路。可细想想,这世上哪有永远的胜者?那些曾经叱咤风云的人物,最后不也都化作黄土一抔? 看到宋江饮下毒酒那段,手里的书页突然变得沉重起来。想起小时候听评书,总以为好汉们会永远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可《荡寇志》偏偏要撕开这层幻想,告诉你再厉害的好汉也逃不过因果轮回。这书读着读着就会想:要是宋江早知今日,当初还会不会上梁山?人生在世,有时候真像走在独木桥上,一步错,步步错。 但转念一想,俞万春写这书时,心里恐怕也矛盾得很。他笔下那些官府将领,个个正气凛然,可读着总觉得少了点血肉。反倒是被剿灭的梁山好汉,虽然结局凄惨,却让人记得更牢。这大概就是文学的魔力,连作者自己都控制不了笔下人物的生命力。 合上书的时候,窗外正下着雨。突然觉得人生就像这场雨,来得快去得也快。那些轰轰烈烈的起义,那些你死我活的争斗,最后都成了茶余饭后的谈资。《荡寇志》最警醒人的地方,就是它揭开了英雄神话的面纱,让你看见血淋淋的现实。读这样的书,就像在照一面特殊的镜子,照见的不仅是书中人物,更是镜外的自己。 现在偶尔想起书里的情节,还是会心头一紧。它提醒着我:人在得意时莫要猖狂,失意时也不必绝望。世事如棋局局新,今天的赢家可能就是明天的输家。保持一颗平常心最难,也最要紧。就像书中那些人物,无论正派反派,最后都逃不过"荡寇"二字,可见在这人世间,最重要的还是修好自己的那颗心。
2025年07月04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353879
读《荡寇志》的时候,我发现这本书和道德经讲的道很像。天道是自然的规律,人道是人为的努力。梁山好汉原本是草莽英雄,后来被招安变成朝廷的将领,这个过程就像从无序走向有序。 自然界的事物会慢慢变得混乱,这是熵增。但人可以通过努力让事情变得有秩序,这是熵减。梁山好汉一开始是散兵游勇,后来被编入正规军,这就是从混乱到有序的转变。他们需要遵守军纪,接受训练,这个过程需要消耗很多能量。 宋江带领兄弟们接受招安,其实是逆着自然规律在走。自然界的事物会越来越散,但他们却越来越有组织。这就像人年轻时要努力学习工作,年纪大了才能过得安稳。好汉们通过严格训练和打仗立功,让自己从土匪变成将军。 朝廷给好汉们封官,让他们带兵打仗。这就像现代社会的激励机制,做得好就有奖励。好汉们为了功名拼命作战,既为自己挣前途,也为朝廷平叛乱。这种机制让混乱的土匪变成有纪律的军队。 但是这种秩序需要不断维持。就像人要保持健康就要坚持锻炼,军队要保持战斗力就要严格训练。好汉们如果不继续努力,就会变回原来的样子。书里写他们打方腊时很拼命,就是因为知道只有立功才能保住地位。 梁山好汉的故事告诉我们,人要往上走就要付出努力。从底层到上层需要克服很多困难,就像逆水行舟。但只要坚持正确的方向,遵守该有的规矩,普通人也能成就一番事业。这个过程很辛苦,但结果是值得的。
2025年07月04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928559
这书真好,看了就懂。
2025年07月04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392261
《荡寇志》这本书值得每个在人生路上迷茫的人反复品读。当我被世俗纷扰困住心神时,总会翻开它寻找内心的平静。书中所展现的忠义之道,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为人处世的根本。 这部作品最打动我的,是它诠释了"义"字的真谛。梁山好汉们虽为草寇,却始终恪守着心中的道义准则。宋江的"替天行道"不是空话,而是用生命践行的承诺。这让我明白,在这个世界上,有些原则值得用一生去守护。就像书中所说:"宁可清贫自乐,不可浊富多忧。"这种精神追求,在当下这个浮躁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 读这本书时,我常常思考:什么是真正的英雄气概?不是逞凶斗狠,而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就像林冲雪夜上梁山,鲁智深拳打镇关西,这些情节背后都闪烁着人性的光辉。他们教会我,做人要有血性,更要有担当。 书中对忠义的描写尤其令人动容。李逵对宋江的赤胆忠心,燕青对卢俊义的生死相随,这些情谊超越了主仆关系,达到了精神层面的契合。这让我想起现实生活中的友谊——真正的朋友不是酒肉之交,而是危难时刻愿意为你两肋插刀的人。 《荡寇志》最可贵的是它展现的处世智慧。好汉们既有快意恩仇的豪迈,又有审时度势的清醒。这种刚柔并济的生存之道,对现代人依然具有启示意义。在职场中,我们既要有原则底线,也要懂人情世故;在家庭里,既要维护尊严,也要学会包容。 每次重读,我都能从不同角度获得新的感悟。年轻时看到的是热血沸腾的英雄故事,如今更体会到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它提醒我:在这个利益至上的时代,依然要坚守内心的道义准则;面对诱惑时,要记得"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古训。 这本书已经成为我的人生指南。当我面临抉择时,总会想起梁山好汉们的选择;当我意志消沉时,他们的故事总能给我力量。它教会我:做人要像宋江那样胸怀大义,处事要像吴用那样足智多谋,待人要像鲁智深那样真诚坦荡。这些品质,正是当今社会最稀缺的精神财富。
2025年07月04日
查看更多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