斐德罗
斐德罗
柏拉图

斐德罗

柏拉图  

柏拉图的《斐德罗篇》是一部哲学对话录,可能写于公元前世纪晚期。 文本主要通过苏格拉底和斐德罗之间的对话探讨爱和修辞的主题,研究这两个概念如何相互关联,以及它们对人性和沟通的意义。 《斐德罗》的开篇介绍了斐德罗,他讲述了与著名的希腊哲学家吕西阿斯在一起的时光。 他准备分享吕西阿斯新撰写的关于爱的演讲,其中认为非爱人可能比爱人更可取。 当他们走到附近的一棵梧桐树上阅读演讲稿时,苏格拉底对修辞的价值表示怀疑,引发了关于爱的本质、演讲的艺术以及知识和纯粹观点之间区别的讨论。 这为更深入地探索情感联系背后的哲学以及如何表达情感联系奠定了基础。

该书籍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

书评  · 66
发表书评
用户头像知书客872522
我们终将踏上寻找真理的旅程,穿过修辞的迷雾,越过欲望的荆棘,在爱的迷宫中寻找方向。苏格拉底与斐德罗的对话像一面镜子,照见每个求索者的身影——我们时而沉醉于华丽的辞藻,时而困于理性的牢笼。但正是在这样反复的辩证中,智慧的火花才会闪现。记住,真理不在远方的神殿,而在我们勇敢质疑、真诚对话的每一个当下。这片橄榄树荫下的对话,终将成为照亮你我人生道路的星光。
2025年07月29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932411
初读《斐德罗》时,那些关于灵魂马车的比喻让我困惑不已。柏拉图笔下那个驾驭白马的场景,究竟是理智的胜利还是欲望的隐喻?我总在他说理最清晰的地方突然迷失,好像真理就藏在对话的褶皱里,却怎么都捋不平。后来才明白,这部对话录像面哈哈镜,照见的永远是读者自己的理解力边界。当苏格拉底在梧桐树下醉心于言辞之美时,我们何尝不是那个既向往智慧又困于自身局限的少年?每个重读的夜晚,那些希腊文词句都在提醒我:通往真理的路上,困惑才是标配的行囊。
2025年07月29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263221
这书在哲学对话里确实很特别。柏拉图用苏格拉底和斐德罗的对话,絮絮叨叨讨论爱情和修辞。他把场景写得特别具体,两个人怎么散步,坐在哪棵树下,连蝉鸣声都写出来。但是话题突然就转到灵魂和真理上去了,让人跟不上节奏。 读着读着就迷糊了。前面还在说情书怎么写,后面突然讲起灵魂马车。中间那段神话故事更是难懂,什么黑马白马,完全不知道在比喻什么。有时候觉得他在说爱情,有时候又像在讨论哲学。 最困惑的是,明明整篇都在谈修辞术,最后又批评写下来的文字不可靠。他自己不就在写书吗?这不是自相矛盾吗?读到后面已经分不清他到底想说什么了。
2025年07月28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937933
偶然翻开《斐德罗》时,我原以为会遇见一位严肃说教的古希腊哲人,却意外撞见了一场在梧桐树荫下展开的迷离对话。苏格拉底和斐德罗沿着伊利索斯河漫步,时而争论爱情的本质,时而探讨修辞的技艺,最后竟演变成对灵魂不朽的玄思。这种看似散漫的叙述方式让我想起某个夏日午后,和友人在公园长椅上漫无边际的闲谈,话题从奶茶新品跳到宇宙膨胀,最后以沉默收场——我们都在等待某个触不可及的答案。 最令我困惑的是柏拉图笔下那种甜蜜的折磨。当斐德罗朗诵吕西亚斯的爱情演说时,那些否定爱欲的论证像冰水浇在我心头。可转瞬间,苏格拉底又用两篇相互矛盾的颂诗,把这份寒意煮成了沸腾的矛盾。他说爱是神圣的疯狂,是灵魂回忆理念世界的羽翼;又说爱可能沦为占有欲的暴政。我在字里行间来回踱步,像被困在旋转门里的旅人,每次以为找到出口,迎面又是新的迷宫。这种思想的眩晕感如此真实,就像我们这代人面对爱情时,既渴望古典式的纯粹,又不得不防备算法时代的算计。 文中关于灵魂马车的神话尤其令我辗转难眠。那辆由黑白两匹飞马拉动的战车,多像现代人分裂的内心——崇高的理性与炽烈的欲望永远在角力。当苏格拉底说"我们必须跟随理性的缰绳",我望着手机里未发送的告白短信苦笑。在这个情感被量化成点赞数的时代,谁还能分辨什么是真正的灵魂悸动?那些刷屏的"绝美爱情",有多少不过是修辞术精心包装的幻觉? 最动人的莫过于对话临近尾声时,苏格拉底突然说起文字的危险。他说文字会让人遗忘真正的智慧,就像把活鱼腌制成咸鱼。这个比喻让我怔住——我们此刻不正在用数千个电子字符讨论"真实的交流"吗?或许正如那个在河边不停修改稿件的斐德罗,我们都在寻找某种永远差半步的完美表达。合上书时,窗外的雨声和两千多年前雅典郊外的蝉鸣重叠在一起,我突然理解了那种贯穿全篇的焦灼:关于爱情、关于真理、关于如何在不完美的世界里,守护灵魂深处那团忽明忽暗的火光。
2025年07月27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613915
读完《斐德罗》才明白,真理从来不在书本里。我们总以为跟着哲人的脚步就能找到答案,但真正的生活要自己走过才知道。柏拉图用对话告诉我们,爱和智慧不是别人教会的,是在一次次犯错和思考中长出来的。现在我懂了,那些看似绕远的路,其实都是必经之路。能读懂这本书的人,一定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答案。这感觉真好,就像终于解开了心里的结。
2025年07月26日
查看更多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