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江七事
过江七事
陈贞慧

过江七事

陈贞慧  

该书以纪事本末体的方式专记南明福王政权的七件大事,是研究南明和清初历史的重要参考资料。

该书籍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

书评  · 73
发表书评
用户头像知书客865891
"大抵天下事,成于忧患而败于晏安。"
2025年08月01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986619
七事述明末政,笔法简练见功力。
2025年08月01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214732
《过江七事》这部笔记体著作,以白描手法记录了南明弘光朝七件军政要事,字里行间浸透着陈贞慧作为复社名士的忧患意识。这位字定生的宜兴才子,身处天崩地解之际,以史笔为刀,将马士英、阮大铖之流的误国行径剖露无遗。书中所述"禁缉事""护总宪"诸事,看似琐碎纪闻,实则是透视南明败亡的棱镜,其史料价值堪比《桃花扇》的注脚。 细读此书,会发现作者笔法颇有春秋遗风。记"议立福藩"一事,仅用"诸臣愕胎相顾"六字,便将史可法等人在权力更迭中的彷徨刻画入骨;述"持逆案"风波,又以"举朝沸然"四字道尽党争之烈。这般洗练笔墨,非亲历者不能为。虽有人质疑其中细节或有传闻失实,然正如顾炎武所言"野史未必皆妄",比起官修正史的刻意粉饰,这种带着血温的现场记录反而更见真章。 尤为可贵的是,书中暗藏着一套完整的政治伦理。陈贞慧写阮大铖"日与马士英谋所以杀东林者",看似平铺直叙,实则将"君子小人之辨"寓于叙事。这种"义理藏于事相"的笔法,恰似太史公写《酷吏列传》,不着一字褒贬而善恶自现。今日重读"裁镇将"章节,仍能感受到作者对武将跋扈的深忧——这种对权力制衡的思考,放在当代政治中依然振聋发聩。 作为见证王朝倾覆的目击者,陈贞慧的书写自带悲怆底色。记"防左镇"事件时,写高杰部队"沿江纵掠,烟火蔽天",寥寥数语便勾勒出乱世疮痍。但字缝里又藏着士人的风骨,如记史可法"每夜巡城,必三更始返",这种细节描写比任何颂圣之辞都更有力量。我常想,若是弘光朝君臣能读懂此书揭示的治乱之道,或许江南半壁不至倾覆得如此迅疾。 这部薄薄的小册子,实在当得起"南明第一信史"之称。其价值不仅在于补正史之阙,更在于开创了"当代人写当代史"的典范。作者摒弃了传统史家的上帝视角,以参与者的身份作见证,这种书写方式在明清之际尤为珍贵。今日捧读,仍能透过纸背触摸到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感受到一个知识分子在乱世中坚守的史家良心。
2025年08月01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729327
"明亡之际,士大夫之节义,往往见于刀锯鼎镬之间,而平日之议论风生者,反销声匿迹。"
2025年08月01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281553
这书写的啥?看不懂。
2025年08月01日
查看更多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