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刹自传
知书房
黎刹自传
何塞·黎刹 著
该书籍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
书评 · 54
发表书评
第二次翻开这本自传,手指碰到书页时还是忍不住发抖。书里那些关于殖民地的描写让我想起去年在马尼拉大街上看到的场景。当地老人坐在破旧的竹棚下,而西班牙后裔的豪宅就立在他们身后。
黎刹把自己写得太完美了。他反复强调自己如何反抗西班牙统治,但字里行间又透露出对欧洲文化的迷恋。这种矛盾让人不适。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他描写土著居民时总带着一种居高临下的语气,就像在打量实验室里的小白鼠。
书中最让我愤怒的是关于民族觉醒的段落。黎刹说教育能拯救菲律宾人,但当时能接受教育的都是像他这样的混血精英。普通农民连饭都吃不上,哪来的钱读书?这种论调就像告诉一个快饿死的人应该先减肥。
书里配的插图也很讽刺。有一张画的是黎刹在欧洲留学的场景,他穿着笔挺的西装站在图书馆前。同一章节里描写菲律宾农民的文字却充满怜悯,仿佛在描述另一种生物。
最可笑的是关于改革的章节。黎刹详细记录了自己如何向西班牙议会提交请愿书,但全书只字不提这份请愿书根本没有被讨论的事实。这种自我感动式的英雄主义让人作呕。
书中有一段描写马尼拉港口的日出。黎刹用很美的词句描述晨光中的西班牙商船,却只用一句话带过旁边搬运货物的苦力。这种刻意的忽视比直接的侮辱更伤人。
读到最后发现整本书都在重复同一个模式:先描写菲律宾人的苦难,再歌颂自己为改变现状做出的努力。但具体为同胞做过什么实事?除了写几本书和几封没人看的请愿信,我看不到任何实际行动。
"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黎刹自传》以生命诠释的不朽誓言,在殖民阴影下绽放的觉醒光芒。
阅读《黎刹自传》时,很多人只关注菲律宾独立运动,这太表面了。黎刹写的不只是反抗殖民者,他写的是人如何保持尊严。每个时期的人对尊严的理解不同,看看当时菲律宾人的处境,就会明白我们现在的很多抱怨有多幼稚。不重视尊严的社会只能重复同样的问题:为什么我们总是被压迫?今天我们还在谈论职场压迫,为什么觉得被压迫,因为习惯了低头,习惯了被当作工具。社会把人变成符号,人应该是目的本身。黎刹告诉我们,首先要看得起自己。
翻开这本自传,扑面而来的是过度美化的自我标榜,仿佛每一页都浸透着自我感动的墨水。黎刹将他的流亡和殉难包装成史诗般的牺牲,却刻意模糊了那些动摇和妥协的时刻。他用华丽的辞藻堆砌出一个不真实的圣徒形象,让人不禁怀疑:这位民族英雄是否也在用文字为自己镀金?那些被刻意省略的软弱与彷徨,恰恰是人性最真实的部分,而它们在这本自传里被精心剔除了。
这本书写得很平实,但不乏味。黎刹的经历很有意义,值得一读。
查看更多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