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杰明·富兰克林自传
本杰明·富兰克林自传
本杰明•富兰克林

本杰明·富兰克林自传

本杰明•富兰克林  

《本杰明·富兰克林自传》(本杰明·富兰克林 著)是18世纪末撰写的一部历史性回忆录。这部作品深入展现了富兰克林的人生轨迹,生动勾勒了他从出身寒微到功成名就的历程,以及贯穿其成就始终的人生哲学。书中不仅记录了个人的成长故事,更通过自我完善与坚韧不拔的励志叙事传递普世价值。自传开篇,富兰克林以致信其子的形式阐明写作初衷——既为传承人生智慧,亦为留存家族记忆。他追忆了波士顿度过的少年时光,详述家族环境对其的塑造以及父亲对他的殷切期望。通过对印刷工职业生涯起步阶段的细致描写,富兰克林重现了早年的教育经历与职业选择。字里行间涌动着的知识渴求与自我提升意识,为后续书写其传奇人生埋下了精彩伏笔。

该书籍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

书评  · 54
发表书评
用户头像知书客135719
每个人都是带着空白来到这个世界,在时光的洪流中奋力书写属于自己的篇章,最终带着所有的故事悄然离去。富兰克林的自传像一面澄澈的镜子,照见了一个普通人如何在时代浪潮中雕琢自我。那些看似琐碎的道德准则与生活细节,实则是他试图与世界建立联系的密码。我们总以为伟人生来就与众不同,却忘了他们同样要面对生命的虚无与孤独。他在文字中构建的理想人格,恰是对抗这种孤独的武器。勤奋、节制、谦逊这些美德,不过是一个人试图在混沌中建立秩序的尝试。有趣的是,这位百科全书式的智者,在自传中展现的不是完美的标本,而是一个不断犯错又不断修正的鲜活灵魂。他教会我们的或许不是成功的秘诀,而是在认识到生命终究是一场徒劳后,依然选择认真生活的勇气。那些被时光打磨过的文字提醒我们:人生的意义不在于结局,而在于每一个奋力前行的瞬间。
2025年07月21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849577
翻开这本泛黄的自传,仿佛看见年轻的富兰克林在费城街头啃着面包赶路的样子。这个印刷工出身的全才,用蘸着墨水的鹅毛笔记录下自己如何从学徒成长为开国元勋。他写十三项美德修行时的笨拙,写做风筝实验时的孩子气,写外交斡旋时的老练,都带着一种朴实的真诚。在那些看似琐碎的日常里,我读到了最动人的启示:伟大的人生,不过是一个普通人把每个平凡的日子都过得认真。
2025年07月20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117212
23-25📚…… 第二次翻开这本书还是会被震撼到。2023年6月12日,读着读着突然想起新闻里说"某科技公司裁掉40岁以上的程序员"。这个世界从来都不讲情面,优胜劣汰就是职场最真实的生存法则。"聪明"的老板永远"正确","强大"的企业绝不会手软,以前这样,现在这样,以后还会这样。 不管是职场潜规则还是社会对中年人的偏见,学习永远是普通人最可靠的出路。迷茫的人往往是因为停止了成长。能够突破困境的永远是那些保持学习习惯的人,不管在什么情况下。 这本书里最打动我的是富兰克林怎么从印刷厂学徒变成美国国父的。他每天坚持记录自己的缺点,一条一条改正。他组建读书会,和朋友们互相督促学习。他发明了避雷针,建立了消防队,创办了宾夕法尼亚大学。他让我明白,普通人也可以通过努力改变命运。 有些人说富兰克林太功利,但我觉得他是实在。他知道想要什么就去争取,遇到困难就想办法解决。他不像某些人整天抱怨社会不公,而是用实际行动证明寒门也能出贵子。他写的《穷理查年鉴》里那些朴实的话,比如"早睡早起使人健康、富有又聪明",现在看依然很有道理。 🏭 费城的印刷机日夜不停 波士顿的港口船只往来 🏭 看似人人都有成功的机会 现实的门槛却把多数人挡在外面 富兰克林最厉害的是他把每一天都过得很充实。白天工作,晚上学习,周末做实验,空闲时间写作。他让我相信,只要肯下功夫,普通人也能成就非凡。现在的年轻人总说没机会,其实是我们不够努力。看看富兰克林,他那个时代比现在艰难多了,但他就是靠自己的双手拼出了一片天。
2025年07月19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352622
23-25📚……第三次翻开这本泛黄的自传,指尖依然会微微发颤。2023年4月15日,读到富兰克林描述他如何从印刷工学徒一步步向上爬时,电视里正在播放硅谷银行倒闭的新闻。这个世界从来都充满机遇,但机遇永远只留给那些已经准备好的人。 "聪明"的富兰克林永远知道怎么抓住机会,"精明"的费城商人绝不会错过任何可能获利的交易。从过去到现在,从印刷所到费城街头,一直都是这样。不管是十八世纪的北美殖民地,还是现在的华尔街,成功的法则从来没有变过。 看着富兰克林列出他年轻时制定的十三条美德清单,我突然意识到教育的可怕力量。他可以每天对着那张表检查自己,就像现代人刷信用卡积分一样严格。清醒的人永远都是那些掌握方法的人,无论在哪一个时代。 富兰克林确实有他的局限。他写自传时刻意回避了很多事情,比如他和儿子的矛盾,比如他对奴隶制的暧昧态度。但这反而让这本书更真实。那些白手起家的故事里,从来不会告诉你全部真相。 最让我动容的是他描述自己第一次走进费城时的场景。饿着肚子,口袋里只剩一块钱,却坚信自己能够成功。这种近乎天真的自信,在今天这个充斥着"躺平"论调的时代显得格外刺眼。也许我们都在假装看透世事,实际上只是缺少了那种不顾一切的勇气。 🖨️ 油墨斑驳的印刷机旁 年轻的学徒在偷偷读书 🖨️ 费城街头叫卖的小贩 口袋里揣着改变命运的计划书
2025年07月17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478813
我在想,如果生活在十八世纪那个动荡的年代,我能像富兰克林那样抓住每一个机会吗?能从印刷厂学徒一步步成长为政治家、科学家吗?这本自传让我看到一个人如何在逆境中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富兰克林的故事最打动我的地方是他对知识的渴望。他没钱上学,就自己看书。他买不起书,就向别人借。他白天工作,晚上读书。这种坚持让我惭愧,我们现在有这么多学习资源,却常常浪费在手机上。 他讲述自己如何改正缺点的办法也很实用。他列出十三条美德,每周重点练习一条。这让我想到自己总说要改变坏习惯,却从来没有具体计划。富兰克林用事实告诉我,改变需要方法,不能光靠决心。 最让我惊讶的是他的发明创造。那时候没有电,他就研究电。那时候没有公共图书馆,他就创办图书馆。他总能看到社会的需要,然后想办法解决。这种眼光和能力,在今天依然珍贵。 读这本书时,我一直在想现代人的问题。我们抱怨工作太累,却不愿像富兰克林那样早起。我们抱怨没时间学习,却在刷短视频上浪费几个小时。富兰克林用一生证明,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出身,而在于如何利用时间。 书里还提到他处理人际关系的方法。他从不直接批评别人,而是用建议的方式表达意见。这让我想起自己常常因为小事和朋友争执。富兰克林教会我,聪明人知道怎么说话能让别人接受。
2025年07月13日
查看更多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