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336851
2025年08月01日
一个人能改过自新当然是好事。但哈代笔下的亨查德还是失败了。好像命运就是要和他作对。他努力做个好人,结果比从前更惨。小说想告诉我们什么?真的有人能逃脱过去的阴影吗?我看完只觉得生活就是这样,再怎么挣扎也没用。偶尔做对的事并不能改变什么。也许这就是人性吧,但是我们真的需要这样真实的故事吗?
卡斯特桥市长
知书房
卡斯特桥市长
托马斯·哈代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安娜·卡列尼娜
知书房
安娜·卡列尼娜
列夫·托尔斯泰 著
《安娜·卡列尼娜》是托尔斯泰第二部里程碑式的长篇小说,创作于 1873—1877年。作品由两条既平行又相互联系的线索构成:一条是安娜与卡列宁、伏伦斯基之间的家庭、婚姻和爱情纠葛;一条是列文和吉娣的爱情生活及列文进行的庄园改革。 安娜是一个上流社会的贵妇人,年轻漂亮,追求个性解放和爱情自由,而她的丈夫却是一个性情冷漠的“官僚机器 ”。一次在车站上,安娜和年轻军官伏伦斯基邂逅,后者为她的美貌所吸引,拼命追求。最终安娜堕入情网,毅然抛夫别子和伏伦斯基同居。但对儿子的思念和周围环境的压力使她陷入痛苦和不安中,而且她逐渐发现伏伦斯基并非一个专情的理想人物。在相继失去儿子和精神上最后一根支柱 ——伏伦斯基后,经过一次和伏伦斯基的口角,安娜发现自己再也无法在这个虚伪的社会中生活下去,绝望之余,她选择了卧轨自杀。 小说揭露了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俄罗斯上流社会的丑恶与虚伪,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处在社会转型期时所进行的复杂的道德探索和思想探索。
"莱蒂夫人"号上的莫兰
知书房
"莱蒂夫人"号上的莫兰
弗兰克·诺里斯 著
《"莱蒂夫人"号上的莫兰》是弗兰克·诺里斯创作于1898年的小说。该作品通过主人公莫兰的冒险经历,展现了19世纪末美国加州海岸 的渔民生活与海洋冒险故事。 小说聚焦于旧金山渔民群体,讲述了主人公莫兰在捕鱼船"莱蒂夫人"号上的生活经历。故事以海洋冒险为背景,真实反映了当时渔民与海难、捕捞技术革新之间的冲突,以及社会转型期底层劳动者的生存困境。
柏林,亚历山大广场
知书房
柏林,亚历山大广场
阿尔弗雷德·德布林 著
弗兰茨同妻子发生口角失手将其打死,被判四年徒刑,出狱后他白天在亚历山大广场卖报纸和小商品,晚上常去小酒店消磨时间。一天在叫卖时他认识了一个年轻的寡妇,她热情地接待了他,还送他东西。弗兰茨把他的艳遇讲给一个同他一起做小买卖的朋友听,不料这人却去那个寡妇家偷了东西,弗兰茨感到很气愤,从此不再同他往来。不久他又结识了一个叫赖因霍尔德的人,此人外表温文尔雅,实际上却是个逼良为娼的流氓和一个盗窃集团的头目,他多次请求弗兰茨将自己玩腻的女孩子介绍给别人,可都被弗拒绝了;后来这个流氓以金钱为诱饵使弗上钩。弗不由自主地做了间接的人贩子。弗想摆脱这种罪恶活动,结果在一次夜间行动时被赖推下汽车,摔断了一条胳膊。伤愈后弗回到亚历山大广场做非法买卖,与妓女埃米莉邂逅,两人互相帮助,相处甚好。赖因霍尔德获悉后,把埃米莉骗至树林,奸污了她后又将其杀害了。可弗兰茨却成了杀人嫌疑犯,他再次被捕入狱,经审理后无罪释放。出狱后他当了工厂的看门人,决心开始真正的新生活。
精选书评
知书客843239
我们这一生,要自己走进哈代的笔下,走进一个酒精驱使的承诺,走进十九年的悔恨,走进膨胀的野心,走进商场上的算计,走进婚姻的背叛,走进养女的疏离,走进众叛亲离,走进一场雨中的死亡。哈代把所有不幸堆在一个人身上,这合理吗?命运就这样不可抵抗吗?人性就只能这么黑暗吗?读完后我只觉得累,觉得哈代对人性太过苛刻。
卡斯特桥市长
知书房
卡斯特桥市长
托马斯·哈代
知书客308510
孤独是什么?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都在重复这个名字。他们不停地相爱又不停地分离,最后都陷入同样的结局。我看不懂为什么他们总是走进同一个命运的怪圈。每一代人好像都在努力挣脱,但最后又回到原点。马孔多在下雨,我的脑子也在下雨。这本书让我觉得生活好像永远走不出那个循环,心里堵得慌。
百年孤独
知书房
百年孤独
加西亚•马尔克斯
知书客877636
“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将会回想起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这句话如同一把钥匙,打开了马孔多魔幻而宿命的大门,在现实与幻想的交织中揭示着布恩迪亚家族百年的孤独与轮回。
百年孤独
知书房
百年孤独
加西亚•马尔克斯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