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764183
2025年09月04日
哈代的小说总带着一股子英国乡村的泥土味,《卡斯特桥市长》开篇那股浓烈的麦芽酒气简直要从书页里喷出来。我读的是张谷若译本,这位老先生翻译哈代是一绝,把威塞克斯方言处理得既地道又不显生硬。不过有些地方还是能看出翻译的挣扎——比如主角亨察尔卖妻时那句"五镑钱和这女人,谁要?",原文那种粗粝感在中文里难免打了折扣。但整体来说,这个译本已经让中文读者摸到了哈代文字的精髓。 说到开头,哈代可比托尔斯泰狡猾多了。《战争与和平》是硬生生往读者脑子里塞人物,《卡斯特桥市长》却用一场醉酒戏就把读者勾住了。亨察尔在集市上卖妻的场面,简直像把人性放在酒精里泡发了再拎出来示众。这种开场白放在今天都算大胆,要知道这可是1886年出版的小说。我特别欣赏哈代这种不按常理出牌的叙事节奏,他笔下的命运转折从来不需要铺垫,就像威塞克斯平原上突如其来的暴雨。 小说里最让人拍案叫绝的是亨察尔这个人物。这个暴躁又自负的麦芽工,靠狠劲拼成市长,又因为同样的性格毁掉自己。哈代塑造人物的功力在这里展现得淋漓尽致——亨察尔每次做决定都像在跟自己较劲,明明可以服软认错,偏要梗着脖子往绝路上走。这种性格缺陷带来的悲剧感,比那些被命运捉弄的可怜虫要有力量得多。我特别喜欢他在市政厅宴会上强撑场面那段,明明破产在即,还要摆出"二十年前我比这更难"的架势,这种死要面子的倔强简直是人类通病的高度提炼。 不过小说里的女性角色确实带着明显的时代局限。苏珊和露塞妲更像是亨察尔人生戏码里的道具,特别是露塞妲那段"书信门"事件,处理得未免太像通俗剧。但伊丽莎白这个养女写得真好,她身上那种隐忍的智慧,就像是作者给亨察尔安排的温柔对照。记得她发现身世真相后说的那句"我宁愿永远不知道",这种克制在整部小说的激烈冲突中显得尤为珍贵。 哈代描写乡村市集的手笔堪称一绝。他把牲畜市场的腥臊味、谷物交易所的铜臭味、市政厅的装腔作势全都搅拌在一起,调出一杯维多利亚时代的鸡尾酒。最精彩的是那场谷物交易戏,亨察尔和伐尔伏雷在雨中的对峙,把商业算计和人格较量完美融合。这种带着泥土味的商战戏码,比现在那些西装革履的投行故事不知道高明到哪里去了。 小说的宿命感处理得相当高明。亨察尔每次觉得要转运时,哈代就会安排个晴天霹雳——不是突然冒出个旧情人,就是天气毁了收成。但妙就妙在这些转折从不显得刻意,反而像人物自己招来的报应。特别是那个预言亨察尔会死在"某个特定时间地点"的算命桥段,最后应验得如此自然,让人不得不佩服哈代埋线索的功力。 要说瑕疵,可能就是结尾收得有点急。亨察尔的死亡像被哈代推了一把似的,明明前面铺垫了那么多性格悲剧,最后却让一纸遗嘱抢了戏。不过想到这是连载小说,倒也理解这种处理。值得玩味的是亨察尔临终时写的那份告诫信,这个骄傲一生的男人最后留下的竟是"不要学我"的忠告,这种自我否定比任何道德说教都更有力量。 放在哈代全集里看,这部可能不如《德伯家的苔丝》凄美,不如《无名的裘德》震撼,但它有种特别的粗粝真实。亨察尔这个人物就像用橡木桶酿的威士忌,入口辛辣,后劲绵长。现在的小说都太讲究精致了,反而少了这种带着毛边的生命力。重读时我发现,那些看似偶然的命运转折,其实都是人物性格投下的长长阴影——这大概就是经典永不过时的秘密。
卡斯特桥市长
知书房
卡斯特桥市长
托马斯·哈代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大卫·科波菲尔
知书房
大卫·科波菲尔
查尔斯·狄更斯 著
狄更斯是英国19世纪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大卫·科波菲尔》是其代表作。主人公科波菲尔是个遗腹子,继父对他和母亲横加虐待。母亲不久去世,科波菲尔沦为孤儿,他找到了姨婆,在她的监护下开始新的生活。世事变迁,亲情友爱令人欢欣,风波和伤痛予人磨练,科波菲尔最终成为一名成功作家,并与至亲爱人幸福地结合。作品言语诙谐,爱憎分明,情节曲折,画卷宏大,体现了狄更斯一贯的风格。是狄更斯爱好者们的必读杰作。
马丁·瞿述伟
知书房
马丁·瞿述伟
查尔斯·狄更斯 著
《马丁·瞿述伟》创作于狄更斯早期生涯,灵感源于其北美见闻,通过主角旅美经历批判美国社会弊端。 书中塑造了乔纳斯·瞿述伟等反面角色,折射狄更斯对法律制度的反思。 小说中描绘的家暴受害者慈悲,体现了狄更斯对女性隐忍的同情。
无神论者做弥撒
知书房
无神论者做弥撒
巴尔扎克 著
一部主题短篇小说集,收录了王尔德、莫泊桑、巴尔扎克等文豪的作品,探讨了信仰、怀疑与救赎等深刻的哲学和宗教命题。
精选书评
知书客843239
我们这一生,要自己走进哈代的笔下,走进一个酒精驱使的承诺,走进十九年的悔恨,走进膨胀的野心,走进商场上的算计,走进婚姻的背叛,走进养女的疏离,走进众叛亲离,走进一场雨中的死亡。哈代把所有不幸堆在一个人身上,这合理吗?命运就这样不可抵抗吗?人性就只能这么黑暗吗?读完后我只觉得累,觉得哈代对人性太过苛刻。
卡斯特桥市长
知书房
卡斯特桥市长
托马斯·哈代
知书客336851
一个人能改过自新当然是好事。但哈代笔下的亨查德还是失败了。好像命运就是要和他作对。他努力做个好人,结果比从前更惨。小说想告诉我们什么?真的有人能逃脱过去的阴影吗?我看完只觉得生活就是这样,再怎么挣扎也没用。偶尔做对的事并不能改变什么。也许这就是人性吧,但是我们真的需要这样真实的故事吗?
卡斯特桥市长
知书房
卡斯特桥市长
托马斯·哈代
知书客651136
切斯特顿这本传记把勃朗宁写成了圣人。他刻意忽略诗人的缺点。勃朗宁其实很自负,作品也晦涩难懂。但切斯特顿只说好话。他美化事实,让人误以为勃朗宁完美无缺。这种写法对读者没帮助。我们想看真实的勃朗宁,包括他的优点和缺点。这样才有参考价值。切斯特顿的态度有问题。他不是在写传记,是在造神。这种书不值得花时间读。
罗伯特·勃朗宁传
知书房
罗伯特·勃朗宁传
吉尔伯特·基思·切斯特顿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