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205087
2025年09月03日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户异政,人殊服。"
风俗通义
知书房
风俗通义
应劭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千字文
知书房
千字文
周兴嗣 著
千字文,由南北朝时期梁朝散骑侍郎、给事中周兴嗣编纂、一千个汉字组成的韵文(在隋唐之前,不押韵、不对仗的文字,被称为“笔”,而非“文”)。梁武帝(502—549年)命人从王羲之书法作品中选取1000个不重复汉字,命员外散骑侍郎周兴嗣编纂成文。全文为四字句,对仗工整,条理清晰,文采斐然。但是中国大陆实行简化字、归并异体字后,其简体中文版本剩下九百九十余个相异汉字。
避暑录话
知书房
避暑录话
叶梦得 著
二卷。书名又作《石林避暑录话》。《说郛》本作《乙卯避暑录》,则因作于高宗绍兴五年乙卯(1035),故名。北宋末南宋初叶梦得(1077—1148)撰。叶梦得字少蕴,号石林居士,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迁居湖州乌程(今浙江湖州。生平事迹详见《石林燕语》。叶梦得在宋室南渡之初,岿然耆宿,藏书至三万余卷,诸儒之中,首屈一指。故通悉古今,所论皆有根据。南宋初期,人们追论北宋灭亡,多怪罪王安石变法、蔡京擅权。叶梦得曾为蔡京门客,对此不加贬斥。所记内容,多为北宋故实,士人轶闻,并评论作家作品,间及考证名物,又涉及宋以前事,可资参证。作者为蔡京门客,故叙蔡京之事,有隐约为其辨解之处,而于元祐党人,语多偏激。其叙写人物,幽默有趣,文辞浅近明白。
白虎通义
知书房
白虎通义
班固 著
又名《白虎通》、《白虎通德论》,中国东汉时代讲论五经同异的哲学著作。班固根据东汉建初四年(79)在洛阳白虎观“讲议五经同异”会议材料编写而成。唐、宋时期被刻印成书,后有元大德九年(1035)本、《四部丛刊》本、《抱经堂丛书》本等。班固(32—92),字孟坚,中国东汉历史学家。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青年时代博览群书,曾继续完成其父班彪所著《史记后传》,历经20余年修成《汉书》,开创了包举一代的断代史体例。主要著作还有《两都赋》等,后人辑成《班兰台集》。《白虎通义》的卷集、篇目各史记载不同。今传元大德九年本称其10卷,凡44篇。本书涉及内容很多,主要继承了董仲舒天人感应的神学目的论,将经学与谶纬神学捏合在一起,使经学进一步神学化。主张天是宇宙万物的创造者,天神的意志通过五行行使的阴阳二气的盛衰和五行的相生、相胜表现出来,宣扬魂去人亡的形神观,认为人的灵魂由神秘的阴阳二气所构成,由天神支配的阴阳之气在没有人的形体之前就已独立存在,人禀受了阴阳二气才有了形体。本书还宣扬“万世不易”的形而上学思想,提出“顺连环”的形而上学历史观,主张具有神学色彩的“独见前睹”的认识论,认为人的认识是先天具有的,发展、神化了董仲舒的三纲五常学说。它是后汉王朝官方哲学的代表作和由神学转入魏晋玄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精选书评
知书客313314
好书,秦汉之瑰宝。妙啊、绝啊、神啊!能白天看,能晚上看,能从头看,能跳着看。高兴时可以看,难过时也可以看。大官能学到东西,老百姓也能学到东西。走投无路时要读,春风得意时也要读。求神不如知神,问俗不如懂俗。懂俗之书!
风俗通义
知书房
风俗通义
应劭
知书客448811
"风俗移人,贤者不免"——应劭《风俗通义》以博采众说之笔,揭两汉社会百态,览此书如执汉世风俗之明镜,既见市井烟火,又窥庙堂礼乐,诚为考风俗得失、察名物源流之不可不读的奇书。今人读之,犹能于字里行间触得先民生活之体温,辨出中华文明流转之轨迹。
风俗通义
知书房
风俗通义
应劭
知书客356773
翻开《风俗通义》,只觉得迷茫。应劭想记录汉代的风俗,但内容却琐碎杂乱,没有主线。说的是地方风物,偶尔涉及社会规则,但总觉得缺了什么。当时的人怎么生活,其实还是模糊不清。想从中看到汉代的真实面貌,结果得到的只是一堆零碎的片段。它好像什么都想写,又什么都没写透。读这本书,就像在雾里看花,努力想看清,却始终隔着一层。
风俗通义
知书房
风俗通义
应劭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