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313314
2025年09月03日
好书,秦汉之瑰宝。妙啊、绝啊、神啊!能白天看,能晚上看,能从头看,能跳着看。高兴时可以看,难过时也可以看。大官能学到东西,老百姓也能学到东西。走投无路时要读,春风得意时也要读。求神不如知神,问俗不如懂俗。懂俗之书!
风俗通义
知书房
风俗通义
应劭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南越笔记
知书房
南越笔记
李调元 著
风土地理类笔记。十六卷。清李调元著。约成书于乾隆后期。首记民俗,所录优美民歌,多为好诗。全书时有粤方言词语,首卷专条尤为丰富。方言字及至今字书失收字不少。二、三卷记山川,特详水系、地貌。述山脉时附考证。文字清丽,可作山水游记读。博物、工艺比重大,记岭南珍禽异兽鳞介昆虫甚多,颇从经济资源角度着眼。又间附工艺流程、有关谣谚。近世西欧物质文明东渐足迹,亦有反映。卷七记少数民族,提供了民俗、民族、宗教、社会、史学诸学术领域大量重要史料。
梦溪笔谈
知书房
梦溪笔谈
沈括 著
《梦溪笔谈》,或称《笔谈》,是中国北宋沈括所作的笔记体著作,原有26卷,分17门,题材广泛,记录作者所见所闻及研究心得,当中有三分一以上的内容,叙述有关科学技术的各方面先进成就,涉及天文、数学、物理、地理、医药和乐律等各范畴,使本书成为中国科技史研究的重要著作和珍贵资料。科技以外,《梦溪笔谈》记下沈括仕途生涯中的见闻、相关知识及对政策的检讨,也记载作者在考古学、美术与音乐方面的研究心得,以及作者耳闻目睹的各种不可思议的怪异事情。1956年出版的《梦溪笔谈校证》合《梦溪笔谈》原书、《补笔谈》及《续笔谈》共30卷,分609条,是目前学术界使用的标准版本。
凡物流形
知书房
凡物流形
佚名 著
《凡物流形》是1994年发现的战国道家古佚书,是上博简中的一部重要著作,由曹锦炎整理,现存于上海博物馆,甲本第三简背有“(凡)勿(物)流型(形)”四字,故名。《凡物流形》大概作为早期黄老著作,在继承战国南方道家著作《太一生水》所提出“水(流体)为宇宙之母体和载体的命题”之后,继续深化发展太一(水道)思想。战国时期庄子在《庄子.天地》写道:“泰初有无,无有无名;一之所起,有一而未形。物得以生,谓之德;未形者有分,且然无间,谓之命;留(流)动而生物,物成生理,谓之(形);形体保神,各有仪则,谓之性。性修(修)反德,德至同于初。”这里所谓“流动而生物,物成生理,谓之形”,深刻的意识到“流—物—理—形”这个生成序列,而此“形“乃物(物体)与理(规律)的统一。
精选书评
知书客867532
《风俗通义》不单纯是一部记录民俗的文献。应劭通过此书整理了汉代的习惯与信仰。很多人关注的是书中对民间怪谈的描写。但我更在意书里反映的社会变迁。官方史书往往忽略底层生活。这本书补上了这一空缺。汉代的风俗在细节中显露。我们能够借此观察平民的真实状态。这样的资料在古代并不多见。
风俗通义
知书房
风俗通义
应劭
知书客448811
"风俗移人,贤者不免"——应劭《风俗通义》以博采众说之笔,揭两汉社会百态,览此书如执汉世风俗之明镜,既见市井烟火,又窥庙堂礼乐,诚为考风俗得失、察名物源流之不可不读的奇书。今人读之,犹能于字里行间触得先民生活之体温,辨出中华文明流转之轨迹。
风俗通义
知书房
风俗通义
应劭
知书客356773
翻开《风俗通义》,只觉得迷茫。应劭想记录汉代的风俗,但内容却琐碎杂乱,没有主线。说的是地方风物,偶尔涉及社会规则,但总觉得缺了什么。当时的人怎么生活,其实还是模糊不清。想从中看到汉代的真实面貌,结果得到的只是一堆零碎的片段。它好像什么都想写,又什么都没写透。读这本书,就像在雾里看花,努力想看清,却始终隔着一层。
风俗通义
知书房
风俗通义
应劭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