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房

千字文
千字文

千字文

周兴嗣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千字文,由南北朝时期梁朝散骑侍郎、给事中周兴嗣编纂、一千个汉字组成的韵文(在隋唐之前,不押韵、不对仗的文字,被称为“笔”,而非“文”)。梁武帝(502—549年)命人从王羲之书法作品中选取1000个不重复汉字,命员外散骑侍郎周兴嗣编纂成文。全文为四字句,对仗工整,条理清晰,文采斐然。但是中国大陆实行简化字、归并异体字后,其简体中文版本剩下九百九十余个相异汉字。
更多
书评  · 86
发表书评
用户头像知书客347655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当周兴嗣在灯下一夜编就《千字文》时,他或许未曾想到,这看似简单的千字韵文,竟成为贯穿中华文明千年的启蒙密码。那些在蒙馆里摇头晃脑背诵的童子们,未必能立即参透字里行间蕴藏的文明基因,但那些整齐的韵律已如春雨般渗入血脉,在记忆深处生根发芽。 细读这千字长卷,会发现周兴嗣的编排暗含玄机。从"天地玄黄"的宇宙观,到"吊民伐罪"的政治伦理;从"都邑华夏"的地理认知,到"亲戚故旧"的人伦纲常。每个四字短语都是精心打磨的文明切片,共同构成了一幅完整的文化地图。这种将庞杂知识体系浓缩为韵文的智慧,恰似古代青铜器上的饕餮纹,在方寸之间展现着恢弘气象。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文中对时间维度的处理。"年矢每催,曦晖朗曜"道出了光阴易逝的永恒命题,而"璇玑悬斡,晦魄环照"则以天象喻示循环往复的时空观。这种将抽象概念具象化的表达方式,展现出中国古人特有的诗性思维。当现代人用分秒必争的时钟切割时间时,《千字文》里的日月星辰仍在提醒我们:在更宏大的尺度上,人类文明不过是沧海一粟。 作为启蒙教材,《千字文》最精妙处在于其教育哲学。它不急于灌输具体知识,而是先构建认知框架;不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而是注重潜移默化的熏陶。"性静情逸,心动神疲"八字道破了学习真谛,与当下教育中急功近利的浮躁形成鲜明对比。这种注重心性培养的教育智慧,在今日看来仍具启示意义。 重读这部千年经典,最令人感慨的是其惊人的生命力。在电子屏幕统治视线的时代,那些用毛笔书写的方块字依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这提醒我们:真正的文化传承不在于形式的新旧,而在于能否在变动的时代里保持精神内核的稳定。当现代人焦虑于知识更新速度时,《千字文》仍在默默诉说着一个真理:文明的火种,终究要靠最质朴的方式传递。
2025年09月03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563931
千年智慧今犹在!
2025年09月03日
查看更多书评

@《千字文》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