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629955
2025年09月03日
有人从《李卫公问对》里看到兵法谋略,有人读到将领对答。我却觉得像在听一个老将军慢慢讲打仗的事。他说的每个字都很实在,没有大道理,就是告诉你仗该怎么打,兵该怎么带。看着看着,就像回到了那时候的军营,闻到了战马的味道。这些打仗的经验,现在可能用不上了,但那种认真做事的态度,还是让人佩服。老将军说的话很直白,但句句都在理,这就是真本事。
李卫公问对
知书房
李卫公问对
李靖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何博士备论
知书房
何博士备论
何去非 著
中国古代第一部军事人物评论集。1卷,28篇。北宋武学博士何去非撰。书成后,深得翰林学士苏轼赞赏,两次奏荐,乞换文资,并附呈此《备论》,以证实其“文章议论”。该书现存26篇。书中对战国至五代的兴衰成败和22个军事人物的用兵得失进行了评述,旨在以史为鉴。该书认为,不能笼统地肯定或否定战争,战争既“有以 用而危,亦有以不用而殆”,重要的是看是否含乎“德”、合乎“顺逆之情”、“利害之势”。它强调,要赢得战争的胜利必须有“智”,“智”胜于“勇”,楚汉战争中刘邦“能得真智之所在”,所以战胜了一味争强斗力的项羽; “智足以役勇,勇足以济智”,认为隋朝杨素堪称智勇兼备。书中对如何用“智”作了多方面的论述:认清主要敌人,以战国时六国之亡,“自战其所可亲,而忘其所可仇”为鉴;攻防的主次方向要分明,以晋灭吴所以胜,刘濞之所以败为例证;主张灵活用兵,“不以法为守,而以法为用”,推崇韩信、曹操“出奇应变”,多谋善断。 为了以智胜敌,主张利用“谋夫策士”,东汉末孙坚之所以“功业不就”,就是因为无人“发智虑之所不及”。书中提出君将要和谐,认为孙武、司马穰苴、周亚夫、诸葛亮、王猛等历代著名将相都是“深得于君”,权不中御,因而才能“武事可立,而战功可收。”《何博士备论》褒贬历史人物不囿旧说,苏轼赞誉它“论历代所 以废兴成败,皆出人意表,有补于世”。当然,其中对某些人和事的评论,也难免有偏颇之处。
历代兵制
知书房
历代兵制
陈傅良 著
中国古代最早的专论兵制的军事著作。南宋孝宗时陈傅良撰。共8卷,约4万字。该书按照朝代顺序,记述自西周到北宋的兵制。对西周的乡遂井田兵农合一制,汉代的京师兵、地方兵,隋、唐的府兵,唐代的骑、禁军,以及兵制的继承、发 展也有所论述。有关历代兵员征集办法,兵役、徭役情况,军功爵赏,兵员数额,军费开支,战争状况等亦有记述。对其中重要内容,还加以评论。如在兵农关系上赞赏兵农合一,寓兵于农;在征调问题上,主张爱惜民力反对征调无度;在统御关系上,强调权限分明,既要保证“强干弱枝”,反对“诸王擅兵”,又要保证将领必要的指挥权,反对“兵无专主,将无重权”;在练兵问题上,主张号令严明,严加考核,选拔优秀,反对“练习不精”,等等。 该书对北宋兵制的流弊,言之尤详,旨在通过古今兵制对比,以针对南宋将弱兵骄,冗兵充斥,军费浩繁的现实,提供改革兵制的借鉴,以贯彻其兵要少但要至精的主张。《历代兵制》作为论述中国古代兵制的第一部专著,对后世有不可低估的指导作用,其学术价值至今仍值得重视和探讨。
太白阴经
知书房
太白阴经
李筌 著
《神机制敌太白阴经》又称《太白阴经》,道家著作,中国古人认为太白星主杀伐,因此多用来比喻军事,《太白阴经》的名称由此而来。作者为唐朝的李筌。中国古代重要兵书。唐代宗时河东节度使都虞候李筌撰。李里籍未详,《集仙传》道其仕至荆南节度副使、仙州刺史等。全书10卷。现存《墨海金壶》、平津馆影宋抄本等。
精选书评
知书客485535
兵法之巅,胜败之根。败时可读,胜时可读。将军能懂,小卒也能懂。白天可读,夜晚也可读。从头看到尾行,挑着看也行。重读有新意,初读有启发。打仗前要读,不打仗也要读。读书不如用书,用书不如体悟。带兵打仗的宝典,做人做事的明灯。读它十年不如悟它一句。悟透一句就能受用一生。
李卫公问对
知书房
李卫公问对
李靖
知书客878260
这本书从五月读到八月才勉强看完。说是李靖和唐太宗的对话,但内容很可疑。很多地方像是后人伪造的,特别是那些军事理论,和唐代实际情况对不上。文字也显得做作,不像真人对话。我看过《贞观政要》,那里面唐太宗说话就不是这个调调。整本书给人感觉是为了宣扬某种思想硬凑出来的,史料价值很低。九月末在西安住处记下这些想法。
李卫公问对
知书房
李卫公问对
李靖
知书客917355
自仲夏至秋深潜心研读《李卫公问对》,凡两月有余。其中《攻守篇》《奇正篇》尤为精妙,每每展卷,必三复其义而后止。卫公用兵如神,其论虚实相生,奇正相合,真乃千古兵家之圭臬也。至于言辞之简练,思理之缜密,尤为后世所不及。掩卷深思,犹见卫公临阵挥斥方遒之态,令人神往。壬寅秋日筱堂记于姑苏。
李卫公问对
知书房
李卫公问对
李靖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