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房

我们巴蜀自古就是一块宝地,这里山高水长,物产丰富。老百姓勤劳朴实,官府办事公正。从古至今出了不少能人。 这地方四面环山,中间是平原。气候不冷不热,雨水不多不少。种庄稼很合适,百姓很少挨饿。地下有铜铁盐井,山上长奇花异草。这些都是老天爷给我们的福气。 蜀人做事很实在,不喜欢说大话。当官的爱护百姓,经商的讲究诚信。工匠手艺精巧,农夫勤快肯干。大家都凭真本事吃饭,不搞那些虚头巴脑的东西。 我们这里的人读书很认真。从小学礼仪,长大懂道理。许多人家都出过读书人,有的还做了大官。他们写文章很厉害,说话做事都很有分寸。 巴蜀的历史很悠久。从开天辟地到现在,发生过很多大事。有些地方打过仗,有些朝代换过人。但这些都没影响老百姓过日子。我们该种地种地,该做工做工,把日子过得安安稳稳的。 我最佩服的是那些为民做主的清官。他们不收贿赂,不欺负人,把地方治理得井井有条。老百姓都说他们是好官,死后还要立碑纪念。 现在看这些记载,觉得特别自豪。我们的祖先真了不起,给我们留下这么好的传统。我们这一代人要继续保持,让子孙后代都能过上好日子。
华阳国志
华阳国志
华阳国志
常璩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江南野史
江南野史
江南野史
龙衮  著
北宋龙衮撰。此书专记南唐事,旧来著录多入载记类。宋初人记载南唐史事的著作是最为丰富的,五代十国的其他朝代都不能与之相比。据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说,宋初撰录南唐史事的有6家,仅举今天尚存于世的来说,就有郑文宝的《江表志》、陈彭年的《江南别录》、作者佚名的《江南余载》以及龙衮的《江南野史》。北宋末至南宋初更出现了马令和陆游两家颇具规模的《南唐书》。南唐偏安一隅,传闻异辞较多,因此这些众多的撰著都各有其参考价值。《江南野史》一书,宋代各家书目都著录为20卷,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还说全书共有84篇传文,但明清以来传本都只有10卷,传文也只剩下34篇。此书虽不用记传之名,但实为纪传之体,其情形类似陈寿《三国志》中的吴志和蜀志。该书第1卷为先主李昪传,第2卷为嗣主李璟传,第3卷为后主李煜传,第4卷以下才是臣僚的传记,共有宋齐丘等引人的传,像韩熙载,冯延巳这样的名臣都未见其传,估计是已经亡佚了。另外王明清《挥麈后录》说此书有欧阳修的父亲欧阳观的传,今本也未见,当亦在亡篇之中。此书所记南唐事,以出自故老传闻者居多,其中自不免有传闻失实之处,宋人书中曾对其有所纠正,但本书在诸家记南唐史事的书中时代较早,亦有为它书所不及处,如孙晟林文肇等传就与新旧《五代史》颇有异同,可资参考。后来马令和陆游两家《南唐书》均有不少内容采自此书。此书有《四库全书珍本丛书》本。

精选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