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105869
2025年07月31日
诡辩之巅,公孙龙之绝学!发蒙振聩,开悟破执。白马非马,可解世间万物之名实;坚白同异,能析天下至理之精微。读之如醍醐灌顶,思之似拨云见日。既可作智者的思辨游戏,亦能成凡人的开智良方。困顿时读之茅塞顿开,得意时读之更上层楼。与其空谈逻辑,不如亲证此道。天下至辨,尽在此书!
公孙龙子
知书房
公孙龙子
公孙龙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千字文
知书房
千字文
周兴嗣 著
千字文,由南北朝时期梁朝散骑侍郎、给事中周兴嗣编纂、一千个汉字组成的韵文(在隋唐之前,不押韵、不对仗的文字,被称为“笔”,而非“文”)。梁武帝(502—549年)命人从王羲之书法作品中选取1000个不重复汉字,命员外散骑侍郎周兴嗣编纂成文。全文为四字句,对仗工整,条理清晰,文采斐然。但是中国大陆实行简化字、归并异体字后,其简体中文版本剩下九百九十余个相异汉字。
池北偶谈
知书房
池北偶谈
王士祯 著
笔记。又称《石帆亭纪谈》。清王士祯(1634—1711)撰。二十六卷。士祯有《王氏渔洋诗抄》已著录。因居宅西有圃,圃中有池,池北有屋数椽,故名。分“谈故”、“谈献”、“谈艺”、“谈异”四类。凡一千二百九十二条,约三十万字。“谈故”记载清典章、科甲制度。如《八旗开科》、《台湾开科》等,“谈献”主要记叙明中叶至清初名臣、畸人,列女逸事。可补史阙。如《史阁部》记扬州城陷时,史可法自诣清营,不屈被杀,大义凛然。“谈艺”占全书三分之一,以神韵说评诗论画,亦有见解。“谈异”专记神鬼怪异,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现实。诙谐嘲谑,寓有劝惩褒贬之意。有康熙二十八年(1689)闽中刊本,《清代笔记丛刊》本,《笔记小说大观》本,中华书局一九八四年铅印本等。
世要论
知书房
世要论
桓范 著
一卷。三国魏桓范 (?—249)撰,清马国翰辑。桓范,字元则,沛国人。正始年间官拜大司农,后被司马懿杀死。《隋志》法家有 《政要论》十二卷,《旧唐志》作 《代要论》十卷。在一些著作中引用《世要论》文字时,又称它为 《政要论》、《桓范新书》、《桓范世论》、《桓公世论》、《桓子》、《魏桓范》、《桓范论》、《桓范要集》等。《世要论》是桓范摘抄 《汉书》,结合自己的看法写成的。马国翰从《北堂书钞》、《初学记》、《艺文类聚》、《文选注》、《太平御览》等书中辑得二十七节 《世要论》 内容,合成一卷,定名为 《世要论》。马国翰将其收入《玉函山房辑佚书》,《续四库全书提要》也有介绍。
精选书评
知书客608247
《公孙龙子》虽然篇幅短小,但字字珠玑,尤其“白马非马”之论,看似诡辩,实则直指语言与现实之间的根本裂隙。读来颇觉痛快,先秦名家那种不囿于常识、敢于挑战固有思维的锐气令人神往。公孙龙可谓古代逻辑学的先锋,虽被后世斥为“辩者”,但其对概念的精准剖析,至今仍有启发意义。若放在当代,这般清醒而犀利的思辨者,恐怕也是稀缺的。
公孙龙子
知书房
公孙龙子
公孙龙
知书客662350
在名家的辩论里翻找,公孙龙的理论像一把锋利的刀。很多人觉得他诡辩,但我看到的是他坚持己见的勇气。在那个大家都认同常识的年代,他敢说白马非马,敢挑战常规。道理越辩越明,真理越争越清。他不怕被嘲笑,不怕被孤立。这种精神在今天更难能可贵。我们常常被现实磨平棱角,忘记质疑和思考。读公孙龙,要学会他那种咬住真理不放的倔强。
公孙龙子
知书房
公孙龙子
公孙龙
知书客939178
自夏徂秋,手披《公孙龙子》数过,终觉茫然若失。其"白马非马"之论,固极思辨之能事,然愈读愈觉如堕五里雾中。名家之言,似有理路可循,细按之却又杳无踪迹。每至"指物""坚白"诸篇,辄徘徊再三,终不得其要领。昔人谓其辩胜于理,今乃知其言不虚也。惟"名实"之辨,稍见理窟,余皆如镜花水月,可望不可即焉。庚子仲秋晦庵识于沪上。
公孙龙子
知书房
公孙龙子
公孙龙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