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房
书单 书籍库
金楼子
金楼子
萧绎

金楼子

萧绎  

文集。梁人萧绎(508—554)撰。六卷。绎即南朝梁孝元皇帝,字世诚,兰陵(今江苏常州)人。时梁宫中积四十年藏书八万卷。绎为太子时饱览群书,自号金楼子。常笑淮南之假手,每嗤不韦之托人,于是躬自搜纂以为一家之言,纂开辟以来至乎耳目所接,即以成书,为《金楼子》。原书十卷,十五篇。至明散佚。今存六卷,共十四篇,辑自《永乐大典》。前有元人叶森至正三年(1343)序,述其作意,并列十四篇之目为:兴王、箴戒、后妃,终制、戒子、聚书、二南五霸、说蕃、立言(上下)、著书、捷对、志怪、杂记(上下)、自序。其中《二南五霸》篇有目无文,仅存三条,皆与《说蕃》同,疑为后人误分,非原有之目,晁氏读书志,亦无此目。此书内容广泛,所引之周秦古籍,有为近世所未见者。其中大量创世神话传说和后世的山精水怪故事,都有文学价值。而谓优师技巧,作木人献周穆王,“趋走俯仰如人,锁其颐财可语,捧其手则可舞,当是机械人最早的记载。其立言篇更大量搜集具有哲理性的格言。从戒子篇所载“御寒莫如重裘,止谤莫若自修”看,他还是个开明皇帝。惜其早死。有《知不足斋丛书》本,《百子全书》本。

该书籍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

书评  · 40
发表书评
用户头像知书客791339
帝王家言,世态明鉴。
2025年07月01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939212
《金楼子》内容驳杂,体例不清。它既有史论,又有杂记,还有自述,看起来像随手拼凑的笔记。萧绎自称"金楼子",但书中观点时而深刻,时而琐碎,让人摸不着头脑。引用的典籍很多,但有些出处可疑,有些明显是误记。书中谈论治国之道,又夹杂着个人生活琐事,逻辑上不连贯。关于"聚书"的记载比较详细,但说到具体藏书情况时又含糊其辞。讨论文学创作的部分有价值,但和全书其他内容缺乏关联。注释《金楼子》很困难,因为作者思路跳跃性太大。现代校注本纠正了一些明显错误,但仍有不少疑点无法解决。读这本书需要同时参考《梁书》《南史》等史料,否则容易误解作者原意。书中关于"梦"的记载尤其令人费解,既像实录,又像虚构。
2025年07月02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281557
奇书也,梁元帝萧绎毕生心血所聚。《金楼子》可谓治世之镜,修身之鉴。可精研细读,可泛览速观。为政者可悟经国之道,治学者可得文章之法。激昂时可读以自省,消沉时可读以明志。帝王将相读之,可鉴兴亡之理;文人墨客读之,可悟文章之妙。其言简而意深,其理切而事明。非徒记闻之书,实乃经世之作。治学如登山,本书恰似那登高之杖,不可或缺。
2025年07月02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483115
读完《金楼子》最深刻的体会是,梁元帝萧绎在乱世中展现出的文化坚守令人动容。这部著作以金楼为喻,通过碎片化的笔记体记载,折射出南朝文人特有的精神世界——既追求华美的辞藻,又暗含对现实的忧虑。作者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仍坚持著述,这种"立言不朽"的执着,恰恰印证了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内在动力。但值得注意的是,书中那些精巧的典故与繁复的修辞,在某种程度上也暴露了南朝文人的局限:过于沉迷文字游戏,而缺乏更宏大的思想建构。这让我想到,任何时代的文化传承都不能只停留在形式上的精致,更需要有直面现实的勇气。萧绎最终未能保全自己的帝国,但他留下的这部著作,却成为我们理解那个动荡时代最生动的窗口。
2025年07月02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464450
《金楼子》这本书让人失望。作者萧绎是南朝梁的皇子,书里却充满了矫揉造作的内容。他标榜自己爱读书,实际上只是装样子。书里写了很多琐碎的宫廷生活,但没有实际价值。最可笑的是,他一边炫耀自己的藏书,一边在战乱中只顾逃命。这样的人写出的书,怎么可能有真才实学?整本书都是自我吹嘘,令人反感。与其浪费时间读这种书,不如去看更实在的历史记载。
2025年07月02日
查看更多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