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227672
2025年09月04日
“白马非马,此乃离形而言名也。”
公孙龙子
知书房
公孙龙子
公孙龙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白虎通义
知书房
白虎通义
班固 著
又名《白虎通》、《白虎通德论》,中国东汉时代讲论五经同异的哲学著作。班固根据东汉建初四年(79)在洛阳白虎观“讲议五经同异”会议材料编写而成。唐、宋时期被刻印成书,后有元大德九年(1035)本、《四部丛刊》本、《抱经堂丛书》本等。班固(32—92),字孟坚,中国东汉历史学家。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青年时代博览群书,曾继续完成其父班彪所著《史记后传》,历经20余年修成《汉书》,开创了包举一代的断代史体例。主要著作还有《两都赋》等,后人辑成《班兰台集》。《白虎通义》的卷集、篇目各史记载不同。今传元大德九年本称其10卷,凡44篇。本书涉及内容很多,主要继承了董仲舒天人感应的神学目的论,将经学与谶纬神学捏合在一起,使经学进一步神学化。主张天是宇宙万物的创造者,天神的意志通过五行行使的阴阳二气的盛衰和五行的相生、相胜表现出来,宣扬魂去人亡的形神观,认为人的灵魂由神秘的阴阳二气所构成,由天神支配的阴阳之气在没有人的形体之前就已独立存在,人禀受了阴阳二气才有了形体。本书还宣扬“万世不易”的形而上学思想,提出“顺连环”的形而上学历史观,主张具有神学色彩的“独见前睹”的认识论,认为人的认识是先天具有的,发展、神化了董仲舒的三纲五常学说。它是后汉王朝官方哲学的代表作和由神学转入魏晋玄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南越笔记
知书房
南越笔记
李调元 著
风土地理类笔记。十六卷。清李调元著。约成书于乾隆后期。首记民俗,所录优美民歌,多为好诗。全书时有粤方言词语,首卷专条尤为丰富。方言字及至今字书失收字不少。二、三卷记山川,特详水系、地貌。述山脉时附考证。文字清丽,可作山水游记读。博物、工艺比重大,记岭南珍禽异兽鳞介昆虫甚多,颇从经济资源角度着眼。又间附工艺流程、有关谣谚。近世西欧物质文明东渐足迹,亦有反映。卷七记少数民族,提供了民俗、民族、宗教、社会、史学诸学术领域大量重要史料。
反经
知书房
反经
赵蕤 著
《反经》原名《长短经》,《长短要术》由唐代赵蕤著,有是非、得失、长短、优劣的意思。这是一部智谋奇书,因为主要讲帝王权谋、有资于治国之道。本书所讲帝王之道可分为“为政”、“王霸”和“治兵”三大部分。“为政”包括《文上》、《文中》、《文下》前三卷,主要讲帝王治理国家的原则和手段:如卷首《大体》篇即提出“天子拱己而正”的帝王为政之术,围绕这个问题,下文的《任长》、《品目》、《量才》、《知人》、《察相》、《论士》六篇都是从人才问题展开,因为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得人则兴,失士则崩”,故帝王应掌握如何了解、鉴别、争取、使用人才。纪晓岚编撰的《四库全书·〈长短经〉提要》说:“此书辨析事势,其言盖出于纵横家,故以‘长短’为名。”
精选书评
知书客939178
自夏徂秋,手披《公孙龙子》数过,终觉茫然若失。其"白马非马"之论,固极思辨之能事,然愈读愈觉如堕五里雾中。名家之言,似有理路可循,细按之却又杳无踪迹。每至"指物""坚白"诸篇,辄徘徊再三,终不得其要领。昔人谓其辩胜于理,今乃知其言不虚也。惟"名实"之辨,稍见理窟,余皆如镜花水月,可望不可即焉。庚子仲秋晦庵识于沪上。
公孙龙子
知书房
公孙龙子
公孙龙
知书客608247
《公孙龙子》虽然篇幅短小,但字字珠玑,尤其“白马非马”之论,看似诡辩,实则直指语言与现实之间的根本裂隙。读来颇觉痛快,先秦名家那种不囿于常识、敢于挑战固有思维的锐气令人神往。公孙龙可谓古代逻辑学的先锋,虽被后世斥为“辩者”,但其对概念的精准剖析,至今仍有启发意义。若放在当代,这般清醒而犀利的思辨者,恐怕也是稀缺的。
公孙龙子
知书房
公孙龙子
公孙龙
知书客662350
在名家的辩论里翻找,公孙龙的理论像一把锋利的刀。很多人觉得他诡辩,但我看到的是他坚持己见的勇气。在那个大家都认同常识的年代,他敢说白马非马,敢挑战常规。道理越辩越明,真理越争越清。他不怕被嘲笑,不怕被孤立。这种精神在今天更难能可贵。我们常常被现实磨平棱角,忘记质疑和思考。读公孙龙,要学会他那种咬住真理不放的倔强。
公孙龙子
知书房
公孙龙子
公孙龙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