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淮南子
知书房
淮南子
刘安 著
该书籍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
书评 · 31
发表书评
《淮南子》里经常提到"水"的概念。"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这句话很多人都知道。这本书用水的特性来比喻做人的道理。水流向低处,滋养万物,却不与万物相争。这种自然现象被用来解释道家思想。
书中的另一个重要概念是"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句话说明了万物产生的过程。这个观点影响了后来的许多思想家。《淮南子》认为世间万物都遵循着"道"的规律运行。
书里还讲了很多关于自然变化的内容。比如四季更替、日月运行这些现象。这些内容不是简单的描述,而是用来解释更深层的道理。通过观察自然,可以明白很多人生哲理。
《淮南子》把复杂的道理用简单的事物来比喻。用水比喻德行,用四季比喻变化。这些比喻让深奥的思想变得容易理解。读这本书时,常常会觉得这些道理就在身边。
这部号称"牢笼天地,博极古今"的《淮南子》,当真担得起这样的赞誉吗?翻阅之际,只见其杂糅百家之说,兼采儒道之言,看似包罗万象,实则支离破碎。刘安门下宾客三千,各逞其说,终成这般庞杂模样。阴阳五行之论错杂其间,天文地理之说纷然并陈,令人不禁怀疑:这究竟是思想的集大成,还是学术的大杂烩?
尤为可疑的是其"道"论,既言无为,又谈有为;既尚清静,又重术数。这般首鼠两端,岂非自相矛盾?若论实践,《淮南子》空谈治国之道,而刘安终以谋反伏诛,其言其行,相去几何?
世人常赞其文采斐然,然细读之,不过是堆砌辞藻,徒有华美外壳。那些看似深邃的哲理,多半是拾人牙慧,少有独见。所谓"牢笼天地",不过是把前人之说尽数装入罢了。不信且看:其言治国,不及《论语》精微;论养生,不如《庄子》透彻;谈兵法,难敌《孙子》实用。如此看来,《淮南子》更像是汉代学术的一场展览,而非思想的真正结晶。
读了《淮南子》,感觉很有道理。
奇书,却又令人捉摸不透。时而如清泉,时而又如迷雾。读之愈多,反倒愈发困惑。圣贤之言藏于其中,却又似有若无。可细品,可囫囵,可深思,可浅尝。得意时读来恍若得道,失意时却又不知所云。究竟是天书还是人语?是大道还是妄言?每每翻阅,总觉似懂非懂,却又忍不住一读再读。或许这就是它的魔力吧,让人欲罢不能,又让人耿耿于怀。
很久没有读《淮南子》这样的书了。朋友推荐说这本书能让人明白很多道理,我就试着读了一下。
以前看"道可道,非常道"这种话,总觉得太玄乎。我觉得这些都是古人装神弄鬼的说法。但是随着年纪增长,经历的事情多了,慢慢发现这些话其实很有用。生活中有太多事情说不清楚,可是《淮南子》里早就讲明白了。
书里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我以前不信这套。我觉得做人要强硬,要争强好胜。可是后来发现,越是这样越容易碰壁。反而是那些懂得退让的人,最后往往能达成目标。就像水一样,看起来软弱,却能穿石。
读到"不贵难得之货"时,我开始反思。现代社会都在追求物质,我也跟着拼命赚钱买东西。可是买得越多越不快乐。《淮南子》说得对,真正重要的东西都不是用钱能买到的。比如健康,比如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
最让我惊讶的是书中关于"无为"的解释。我以前以为"无为"就是什么都不做。现在才明白,真正的无为是顺应规律做事。就像农民种地,要按季节来,不能蛮干。这个道理放在今天也一样适用。有些事情急不得,越着急越办不好。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常常想起现在的社会。大家都太着急了,都在拼命往前冲。可是《淮南子》告诉我们,有时候慢下来反而更好。这不是消极,而是智慧。
现在每次遇到难题,我就会想想书中的话。虽然不能立刻解决问题,但至少能让我冷静下来。古人几千年前就想明白的事,我们今天还在重复犯错。
查看更多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