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423391
2025年07月02日
"兵不妄动,师必有名",《历代兵制》以精炼笔法勾勒出中国军事制度的千年脉络,其考据之严谨、论述之深邃,犹如一部跃然纸上的兵家史诗,既呈现了冷兵器时代的制度智慧,更折射出华夏文明对"止戈为武"的深刻理解。
历代兵制
知书房
历代兵制
陈傅良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孙子略解
知书房
孙子略解
曹操 著
一题《魏武帝注孙子》、《曹注孙子》。现存最早的注解《孙子》的书。撰者曹操。此书版本甚多,除单行本、合刻本外,还有曹萧注、曹杜注、五家注、十家注等集注本。存世主要版本有:《平津馆丛书》影宋《孙吴司马法》本,明刊《武经七书》25卷本;《孙子吴子》5卷合刻本,《广汉魏丛书》本,王念孙校抄本,左枢笺注本等。以《平津馆丛书》影宋本最为流行。《十家注》系统各本中亦存其注。曹操“博览群书”,又有“御军三十年”的军事实践经验,所以他的注既重名物训诂,更重实际运用,理论性、实践性兼备,是诸家注中最全面者。此书训解字、词简洁而多能得其要旨,对于后人理解《孙子》本义具有开创性意义。注中间或征引史例、个人实践阐发原文微旨,并常有新的发挥,而不拘泥于字义;引述他书言论相参证亦多精切。另外,曹注本在文字校勘上也具有很高的价值,许多异文较《武经》本和《十家注》本为优。由于以上原因,曹注一直被视为《孙子》注家中第一大家,深受后人重视。宋朝颁行《武经七书》,只有《孙子》有曹注,其余六书无注。但其注过于简略,偶有阙误,是其不足。
尉缭子
知书房
尉缭子
尉缭 著
《尉缭子》是中国古代的一部重要的兵书。《尉缭子》一书,对于它的作者、成书年代以及性质归属历代都颇有争议。一说《尉缭子》的作者是魏惠王时的隐士,一说为秦始皇时的大梁人尉缭。一般署名是尉缭子。最早著录于《汉书·艺文志》,书中杂家类著录《尉缭》29篇,兵形势家类著录《尉缭》31篇。1972年在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了《尉缭子》残简,说明此书在西汉已流行,一般认为成书于战国时代。
鬼谷子注
知书房
鬼谷子注
陶弘景 著
梁陶弘景注。三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太玄部。参校版本:一、四库全书文渊阁本(简称《四库》本)。二、嘉庆十年江都泰氏刻本(简称嘉庆本)。
精选书评
知书客496551
兵家奇书,读来却尽是迷惘。古制云云,当下何处可寻?顺读则见变革无常,逆览又觉周而复始。午时翻阅难解忧愁,夜半细读更添困惑。将帅观之愈觉茫然,兵卒读来益发迷茫。楚歌四面时当读,金戈铁马时也该读。穷兵黩武终是空,止戈为武亦成梦。治兵如治水,疏堵之间,竟不知何为上策。
历代兵制
知书房
历代兵制
陈傅良
知书客664786
自八月起至十一月终读完全书,共计四阅月。重点研读战国至唐代兵制部分,宋明章节仅作浏览。陈氏考订历代军事制度沿革,条分缕析,征引详实,于兵员征发、编制演变、给养方式等皆有精要论述。其治学严谨,史料排比得当,足资军事制度研究者参考。书中对府兵制、卫所制的辨析尤为透彻。惟元代兵制考述稍显简略,是为小憾。壬寅冬月志于沪上。
历代兵制
知书房
历代兵制
陈傅良
知书客261415
在图书馆读《历代兵制》,翻过很多次。一般人会注意它讲的军事制度变化,我却觉得更有意思的是书里那些朝代如何应对军事失败。统治者总想打赢仗,但能在失败后反省并改革的很少。比如宋朝,禁军腐败了还在硬撑,结果越打越输。看这本书让我明白,制度再好也得有人敢改,否则就是摆设。这种真实的教训比胜利的故事更值得琢磨。
历代兵制
知书房
历代兵制
陈傅良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