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376847
2025年09月03日
说来惭愧,直到三十岁这年,我才真正翻开陈傅良那本被历代兵家奉为圭臬的《历代兵制》。原以为会是枯燥乏味的典章制度汇编,没想到读着读着,竟在字里行间品出几分苦涩来。那些整齐排列的兵制条文背后,分明藏着无数个"本可以"与"却最终"的叹息。 最令我困惑的,是书中那些看似冷静客观的记载里暗藏的悖论。比如唐朝的府兵制,明明设计得如此精妙,"兵农合一"的理念超前得令人惊叹,怎么就在盛唐的巅峰时期突然崩溃了?陈傅良用他特有的简练笔法写道:"开元之后,府兵之法寝坏。"短短十个字,却让我辗转反侧——一个曾经让四夷宾服的军事制度,怎么说坏就坏了呢?就像看着一个精心搭建的积木城堡,明明每个零件都严丝合缝,却在最辉煌的时刻轰然倒塌。 更让我坐立不安的是宋代兵制那部分。陈傅良笔下的"更戍法"简直是个充满讽刺的黑色幽默。为了防止将领专权,就让士兵们像走马灯似的轮换驻地,结果呢?"兵不知将,将不知兵"成了最精准的嘲讽。我仿佛能看见陈傅良在竹简上写下这些文字时,嘴角那抹无奈的苦笑。这些制度设计者莫非真的相信,靠文书往来就能指挥千军万马? 最扎心的要数他对汉代兵制的考证。当读到"南北军制,互为表里"的记载时,我突然意识到,那些被我们津津乐道的古代军事智慧,或许从来都是带着镣铐的舞蹈。每个朝代的兵制改革,表面上是为了强兵富国,骨子里却总在重复着同样的困局——既要防外敌,更要防家贼。这种挥之不去的焦虑,让每个朝代的兵制都像件打满补丁的旧衣裳,补丁摞着补丁,最后连原本的布料都看不清了。 合上书页时,窗外的雨正敲打着玻璃。我突然懂了为什么这本书读来总带着几分凉意。陈傅良不是在写兵制,他是在写一个个困在制度牢笼里的时代灵魂。那些精心设计的兵制条文,就像一具具解剖台上的标本,让我们看清了每个王朝血管里流淌的恐惧与猜疑。或许这就是历史的吊诡之处——我们总能在最严谨的制度设计中,看见最鲜活的人性弱点。
历代兵制
知书房
历代兵制
陈傅良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鬼谷子注
知书房
鬼谷子注
陶弘景 著
梁陶弘景注。三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太玄部。参校版本:一、四库全书文渊阁本(简称《四库》本)。二、嘉庆十年江都泰氏刻本(简称嘉庆本)。
翠微先生北征录
知书房
翠微先生北征录
华岳 著
又名《华岳翠微先生北征录》、《翠微北征录》。宋代论述抗金备战问题的兵书。南宋华岳撰。12卷。今存有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刊本。该书主要由《平戎十策》和《治安药石》两部分组成。作者面对宋金对峙、征战不休的局面,既不同意主战派逞忿出兵,也不同意主和派偏安江南。他主张在内政不修,国力不足时,切忌与强大的敌国硬拼。因而建议以“和议”为缓兵之计,积蓄实力,拣选贤才,重赏功臣,抚慰民心,并针对女真铁骑横冲直撞的特点,具体提出了以车御骑,以弩陷骑等制骑战术。由于作者身遭厄运,书中有价值的思想观点并没有被宋朝廷所采纳,其书也被淹没三四百年。但至清代被重新搜寻到以后,仍受到兵学界的普遍重视。
握奇经
知书房
握奇经
佚名 著
中国古代关于八阵布列的兵书。又称《风后握奇经》、《握机经》、《幄机经》。1卷,380余字。相传书中的经文为黄帝臣风后撰,姜尚加以发挥引申,后来又经汉武帝的丞相公孙弘作解。经文后附有佚名《握奇经续图》一卷,但仅存其目,无图。再后则附晋马隆《八阵总述》一卷。按《七略·兵书略》有“《风后》十三篇,图二卷”。班固《汉书·艺文志》著录曰“依托也”。已定其伪。而《握奇经》之名,汉、隋、唐诸书《艺文志》皆不载。
精选书评
知书客423391
"兵不妄动,师必有名",《历代兵制》以精炼笔法勾勒出中国军事制度的千年脉络,其考据之严谨、论述之深邃,犹如一部跃然纸上的兵家史诗,既呈现了冷兵器时代的制度智慧,更折射出华夏文明对"止戈为武"的深刻理解。
历代兵制
知书房
历代兵制
陈傅良
知书客349068
奇书!兵家之明镜,千古之圭臬。雄哉!壮哉!妙哉!可作兵典读,可作史册观;可细嚼慢咽,可囫囵吞枣。治世当读,乱世更当读。将帅可习其谋略,书生可悟其韬略。纸上谈兵时需阅,沙场点兵时也需阅。习武不如懂武,懂武不如通武。通武之道,尽在此书!
历代兵制
知书房
历代兵制
陈傅良
知书客261415
在图书馆读《历代兵制》,翻过很多次。一般人会注意它讲的军事制度变化,我却觉得更有意思的是书里那些朝代如何应对军事失败。统治者总想打赢仗,但能在失败后反省并改革的很少。比如宋朝,禁军腐败了还在硬撑,结果越打越输。看这本书让我明白,制度再好也得有人敢改,否则就是摆设。这种真实的教训比胜利的故事更值得琢磨。
历代兵制
知书房
历代兵制
陈傅良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