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713798
2025年09月03日
书法之道,自古分为三派,各有所长,亦各有所短。唐人卢携作《临池诀》,虽篇幅短小,却将书法要诀道尽,实为习书者不可不读之经典。细读其文,可见书法三昧:笔法、结构与气韵,三者缺一不可,正如法家之"法、术、势"三派,各有其理,又相互制约。 笔法一派,讲究的是"五指齐力"的执笔之道。卢携言"凡用笔,以大指压中指,以中指拒大指",此乃千年不易之理。观今人习字,多有执笔不正者,或紧握如持刀,或松垮似拈花,皆不得其法。昔年王羲之观鹅颈而得笔法,张旭见公主担夫争道而悟行草,皆因深谙笔法之妙。然今人习书,往往急于求成,连最基本的执笔功夫都不愿下,却妄想写出惊世之作,岂非缘木求鱼?笔法之要,在于"骨法用笔",若无此根基,纵使结构再美,也不过是浮华虚饰。 结构一派,讲究的是"八面出锋"的布局之道。卢携论及"结构"时,强调"疏密得宜,向背有法"。此理看似简单,实则最难。今人临帖,往往只求形似,却不解其中疏密之理。我曾见有人临《兰亭序》,字字皆似,行行皆像,却全无原作那种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的神韵。结构之妙,在于"违而不犯,和而不同",如同治国之道,既要讲究规矩,又要懂得变通。米芾曾言"无垂不缩,无往不收",正是此理。今人习字,多拘泥于一点一画的形似,却不解字与字之间的呼应关系,实在可惜。 气韵一派,最为玄妙,讲究的是"意在笔先"的神采之道。卢携虽未明言气韵,然其论"意在笔前"、"心正气和",皆是气韵之要。古人云:"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今人习字,多止于形质,能得神采者百无一二。我曾见一老者临《祭侄文稿》,笔画粗率,结构松散,却自有一股悲愤之气扑面而来,胜过那些精描细摹的"完美"临作。气韵之得,不在临池之功,而在胸襟气度。若无颜真卿之忠烈,何来《祭侄文稿》之悲壮?若无苏轼之旷达,何来《寒食帖》之超然? 三派之中,今人多重笔法而轻气韵,正如法家中重"术"而轻"势"。殊不知,笔法易得,气韵难求。今之书坛,充斥着精工细作而毫无生气的"展览体",正因过分追求技法之精到,而忽视了书法最本质的抒情达意之功。卢携在《临池诀》末尾言"迟速虚实,各有所宜",实为至理。书法之道,不在快慢,不在虚实,而在"适宜"二字。今人习字,或一味求快,流于浮滑;或过分求慢,失之呆板,皆因不解"适宜"之妙。 读《临池诀》愈久,愈觉其言简意赅。唐人论书,不作玄虚之谈,句句皆从实践中来。今人论书,动辄引经据典,却连最基本的执笔都未能正确。书法之衰,不在工具之变,而在人心之浮。若能沉下心来,细细体味卢携这短短数百字中的深意,或许能找到回归书法本真之路。毕竟,真正的书法不在展厅里的喝彩声中,而在那日复一日的临池功夫里。
临池诀
知书房
临池诀
卢携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王僧虔论书
知书房
王僧虔论书
王僧虔 著
一篇。书学论著。南齐·王僧虔撰。通篇文有脱误,朱长文辑《墨池篇》因分为二篇,并谓《法书要录》合为一篇为非。余绍宋《书画书录解题》则曰:“是本为一篇无疑,当即《答竟陵王子良书》,朱氏强分为二,非是”。《宋史·艺文志》及《玉海》45引书目有僧虔《评书》一卷,当即是编。
古画品录
知书房
古画品录
谢赫 著
又称《古今画品》或《画品》。 画评、 画品。南朝齐谢赫。 南朝齐梁画家谢赫著。共一卷。成书于梁武帝中大通四年至太清三年(532~549)间,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系统的品评画家绘画的论著。 有《津逮》本、《说郛》本、《百川学海》本、《书画谱》本、《学津讨原》本、《美术丛书》本。评论自三国吴到萧梁三百年间二十七个名画家的绘画作品。根据他们的艺术造诣, 分成六品: 第一品陆探微、曹不兴、卫协、张墨、荀勖。第二品顾骏之、陆绥、袁茜。第三品姚昙度、顾恺之、毛惠远、夏瞻、戴逵、 江僧宝、 吴暕、 张则、陆杲。第四品蘧道愍、章继伯、顾宝光、王微、史道硕。第五品刘顼、晋明帝、刘绍祖。第六品宗炳、 丁光。提出了“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的“六法论”,作为人物画创作和品评的准则。指出了绘画的社会功能为“明劝戒、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为中国第一部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的品评绘画的重要著作。树立了绘画批评的典范,成为后世论画和鉴赏批评的标准, 以致“六法”一词,后来引伸成为中国画的代称,或理论、技法的总称。
授笔要说
知书房
授笔要说
韩方明 著
一篇。书论。唐代韩方明撰。方明生平里籍未详。唐贞元(785—804年)间书法家。自云:昔岁学书专求笔法,贞元十五年,授法于徐东海,十七年授法于清河崔公邈。擅长八分书。是书首叙笔法传录。前叙笔法传授,自谓授法于徐璹、崔邈,后言执笔五法,第一为执管,第二为管,第三为撮管,第四为握管,第五为搦管。大抵唐以前作书,颇重执笔之法,故言者较多。但所引名家口授秘传,并不可靠。
精选书评
知书客999536
临池诀这本书很多人都在说卢携的技法高超,我觉得更难得的是他那种不紧不慢的态度。写字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卢携把每个要点都讲得很实在,没有故弄玄虚。现在的人总想速成,看到这种老派的教学反而觉得新鲜。我自己练字时反复读过几遍,每次都有新体会。不是他写得复杂,是我们太浮躁。
临池诀
知书房
临池诀
卢携
知书客921716
在书法史上堆满了名家法帖,卢携的《临池诀》可能不是最耀眼的那本,但它教会我如何从零开始。很多人只看到王羲之的飘逸,我却被书里讲的"每写一字必有规矩"打动。写字是这样,做事也是这样。你最开始都是笨拙的,但只要能照着正确的方法坚持,手上功夫就不会骗人。
临池诀
知书房
临池诀
卢携
知书客557827
暮春时节得《临池诀》一卷,灯下展玩旬日乃竟。其论执笔三病,剖析毫芒;述运腕九势,颇得神髓。虽然,所言"水墨相发"之理,未免蹈袭前人,少新意耳。惟"意在笔先"一章,阐发精微,足为后学圭臬。张氏论书,能兼采众长而不失己见,诚为难得。然较之孙过庭《书谱》,终觉气局稍狭。壬寅谷雨后三日,筱堂漫记于砚北小筑。
临池诀
知书房
临池诀
卢携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