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房
书单 书籍库
临池诀
临池诀
卢携

临池诀

卢携  

又作《临池妙诀》。唐代卢携编。首叙书法传授源流,谓智永乃王羲之、王献之之后,得其家法,以之传虞世南,虞传陆柬之,陆传其子陆彦远,彦远传携本人。取《翰林隐术》、王羲之《笔势论》、徐浩《论书》、《窦暨字格》、《永字八法势论》等著作,删繁选要,以成此篇。

该书籍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

书评  · 37
发表书评
用户头像知书客798992
"笔落惊风雨,书成泣鬼神。"
2025年07月01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439470
读完《临池诀》,不知道该说什么。这本书让人很失望。它号称是书法入门指南,但内容杂乱无章。作者想教人写字,但自己都没把道理讲清楚。 这本书的问题很明显。它把简单的事情说得很复杂。作者用了很多术语,但这些术语解释得不够明白。初学者看完还是不会写字。书里说要"心正笔正",但没说明白怎么做到。 作者喜欢引用古人的话。但他引用的内容对现代人没用。古人说的和现在的情况不一样。这些引用只会让读者更糊涂。 书里的示范图很糟糕。线条模糊不清,根本看不清运笔方法。这样的示范等于没示范。作者说要"力透纸背",但书上画的字连纸面都没写透。 最让人生气的是价格。这么薄的一本书卖这么贵。内容配不上价钱。想学书法的人不如去买别的书。这本书不值得花时间看。
2025年07月01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459725
将《临池诀》与道家哲学相印证,竟发现书法之道与天地运行之理如此暗合。古人云"书道同于天道",观卢携此作,方知此言不虚。笔墨挥洒间,分明藏着宇宙运行的密码,一笔一划皆是道法自然的具现。 细究其论笔法处,竟与易经"刚柔相济"之理相通。执笔要"虚掌实指",这不正是阴阳平衡之术?运笔须"急则失势,缓则骨滞",恰似老子所言"躁则失君"。最妙的是"点画之间,皆有意象"之说,分明是"道之为物,惟恍惟惚"的书道诠释。临池之时,常觉不是在练字,而是在参悟天地至理。 今人习书,多执着于形似,却不知卢公早已点破"意在笔先"的玄机。观当代书坛,多少人追逐浮华技法,却忘了书法本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修行。那些龙飞凤舞的表演,看似热闹,实则背离了"澄怀观道"的书法本真。每每思及此节,不禁怅然。 尤为感慨的是"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八字真言。这不正是"道法自然"的书写注脚?当今数字时代,人们连执笔都生疏了,却还在空谈创新。殊不知创新当如草木生长,必先扎根传统。卢携千年前的教诲,竟成这个快消时代的醒世恒言。 深夜临帖时,常觉墨香里飘着时间的叹息。那些笔锋转折处的智慧,那些结体布局中的天道,今人还能领会几分?书法之衰微,或许正映照着当代人心灵的荒芜。临池之道,终究是养心之道。当毛笔与宣纸相触的刹那,分明听见了文明血脉的跳动。
2025年07月01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982164
从《临池诀》中读来,随着年龄增长,越发觉得其中道理有用。写字的人总是很难克服急功近利的心态。书中讲用笔的道理,确实在最适合练字的时候,最需要静下心来体会。或许这就是真正掌握书法的关键。想到王羲之的《兰亭序》与颜真卿的《祭侄稿》,确实古人对于笔法研究得很深。从书中,能看到古人写字的用心,也能理解他们反复练习的必要性。只是书法之道需要时间积累,能理解这个过程,最重要的就是坚持。虽然是讲写字的方法,也可以联系实际生活,明白做事的道理,观察身边的事物,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有所帮助。
2025年07月02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815240
用笔千年真功夫。
2025年07月02日
查看更多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