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903851
2025年06月20日
翻开《唐六典》,满纸都是朝廷机构的设置和官员的职责。一般人觉得它枯燥,我却困惑于它背后隐藏的东西。明明是玄宗时期编的,却非要假托周礼。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是复古还是创新?有人说这是玄宗为了彰显盛世气象,可我觉得没那么简单。一个皇帝大费周章搞这么一套东西,总该有更深的用意。可惜史料太少,实在猜不透。
唐六典
知书房
唐六典
李隆基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三事忠告
知书房
三事忠告
张养浩 著
《牧民忠告》、《风宪忠告》及《庙堂忠告》三书之合称。元张养浩撰。《牧民忠告》系任县令时著,二卷,分拜命、上任、听讼、御下、宣化、慎狱、救荒、事长、受代、居闲十章。《风宪忠告》为任御史时著,一卷,分自律、示教、询访、按行、审录、荐举、纠弹、奏对、临难、全节十篇。《庙堂忠告》为任参议中书省事时著,分修身、用贤、重民、远虑、调变、任怨、分谤、应变、献纳、退休十篇。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黄士宏合三书为《为政忠告》,有《四部丛刊三编》本。宣德六年(1431)李骥重刻,改名《三事忠告》,有《贷园丛书》本。
三朝北盟会编
知书房
三朝北盟会编
徐梦莘 著
编年纪事本末类史书。南宋徐梦莘撰。250卷。成书于绍熙五年(1194)。记宋徽宗、钦宗、高宗三朝对金和战事,故名。梦莘(1126—1207)字商老,临江军清江县(今属江西)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仕官。每念生逢靖康之乱,欲求亡国之由,乃撰此书。起政和七年(1117)海上之盟,迄绍兴三十二年(1162),上下46年,分上中下三秩,上为政和、宣和25卷,中为靖康75卷(末五卷为无年月可系之杂记),下为建炎、绍兴150卷。对宋、金通和、用兵之事,按年月日,悉为铨次本末。取材极宏富,凡敕制、诰诏、国书、书疏、奏议、记序、碑志等,皆录载无遗。引用宋代官私书记杂考共286种,金国诸录10种,征引皆注明出处。全录原文,无所去取和论断,是非并见,同异互存,以备史家之采择,故以《会编》命名。详于宋金军事、外交活动,对当时政治、经济、地理、人物等亦多有反映。汴都丧败、南渡立国、治乱得失,循文考证,比事推求,皆可见其所以然。是研究宋、金关系史的重要史料。有光绪四年(1878)袁祖安木活字本、光绪三十四年(1908)许涵度刻本、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的许涵度刻本。
三辅黄图
知书房
三辅黄图
佚名 著
城镇志。南北朝佚名撰。成书约在南北朝前。并杂用晋以后至唐时地名。二万三千余字。书名最早见于《水经注》,《隋书·经籍志》亦著录。原书一卷,今本为六卷三十六篇。记载秦汉时期长安的城池、宫观、陵庙、明堂、辟雍、郊峙等。所记建筑均指明所在方位,是研究关中历史地理的重要资料。清毕沅、孙星衍、近人张宗祥均有校本。宋人晁公武《读书志》认为南朝梁、陈间人作,程大昌《雍录》认为唐肃宗以后人作。但因*《水经注》曾引用此书,《隋书·地理志》亦曾著录,故成书年代应不晚于南北朝。
精选书评
知书客665767
"官有常职,位有常守,朝有定制,国有常经。" ——《唐六典》以简练精粹的笔法,勾勒出盛唐官僚体系的森严气象,这部集古代官制大成的典籍,不仅是唐代政治文明的璀璨结晶,更是后世追溯中华法系源流不可或缺的范本。
唐六典
知书房
唐六典
李隆基
知书客265380
在书店翻《三朝北盟会编》,别人看宋金和战争议,我却留意到宋朝官员的务实。失败后能总结教训,调整策略,这很难得。掌权者面对外敌通常固执己见,但书里记载了多次政策转变。从联金抗辽到联蒙抗金,虽然结果不好,至少说明他们在尝试。读这种书,细节比结论更重要。决策者肯改主意,本身就是一种智慧。
三朝北盟会编
知书房
三朝北盟会编
徐梦莘
知书客741830
呵,又见官场教科书。正着读是训诂,反着读是讽刺,摊开是官样文章,合上是厚黑大全。升官时可参详,贬谪时能解嘲。巧宦能学得玲珑,笨吏只看得晕头。春风得意时该翻,锒铛入狱时更该翻。求官不如求稳,求稳不如求缺。缺中见真章!尽是些冠冕堂皇的漂亮话,倒把官场腌臜事说得清新脱俗。这般"忠告",究竟是劝人向善,还是教人作伪?
三事忠告
知书房
三事忠告
张养浩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